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陈颜胜校长在淄博授拳侧记/
·傅式形意拳三代传人小传/杜
·陈小旺:“变”与“不变”之
·记大刀王五/刘鹏年
·二郎拳一代宗师陈连田/陈安
·德功并举 发扬光大
·走近靳爱祥/张桐作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名家专栏>名家风采> 正文
马运芳:探求武魂四十秋
来源:中华武术 作者:燕侠 点击: 发布时间:2008-05-04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一口地地道道的东北腔,一副朴朴实实的和善样儿。不笑不说话,说起话来,侃侃而谈,收都收不住。这就是马运芳给人的印象——纯朴,善良,本色。矮矮的个子,没有东北大汉的魁梧,显得普普通通,但是那双眼睛,却时露精光,明亮照人,显得与众不同。初识马运芳,谁也不会想到他是一个身怀绝技、武功不凡的高手。
 
    马运芳是辽宁营口市体育学校的高级教练,五行通背拳传人。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他担任营口市体委拳击和散打教练,培养出众多优秀的拳击和散打运动员,其中有六名拳击运动员入选国家队。他的学生中,在全国比赛中获得过前三名的就有七八个。学生李方曾连续五次获得全国拳击比赛冠军;另一个学生夏文杰,也曾获得过三次全国冠军……这样一个在国内武术界响当当的角色,如今却客居京华,在大学生中传播着中国武术的搏击精髓。

    在朝阳区一处简朴的居室中,笔者采访了马运芳先生。

    少年寻梦在天涯

    1952年12月,马运芳出生在辽宁营口市。上小学时,他爱好的是美术,一直在营口市少年之家学习画画。

    营口紧靠渤海湾,是个水旱码头,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民风好武。1965年前后,营口的武风更加浓郁了,到处都是练摔跤的、耍把式的。受这武风影响,十三岁的马运芳改变了兴趣,迷上了武术,整天四处找人学习。母亲见马运芳这么喜欢武术,就说:“咱家里你舅舅就会武术。”

    马运芳一听,喜出望外,马上决定找舅舅学武术。

    舅舅家在盖县,离营口很远。马运芳一个人来到舅舅家。当时,马运芳不知道舅舅练的是什么拳。只是跟着傻学。后来,他才知道,舅舅练的是形意拳中的五行拳。舅舅曾经在河北省的铁路部门工作,跟当地的人学了形意拳。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工厂停工,学校停课。整日不上学,这对马运芳来说是一个难得的练习武术的机会。他每天除了练习五行拳,就是到处找人学习武术,跟人学摔跤。他的个子小,常受人欺负,他总想练出功夫,成为武林高手。

    在马运芳家门前有一个练摔跤的场子,他经常在那里和邻居的孩子一起摔跤。有一次,一个叫老五的孩子跟他摔跤,老五想使个夹颈别子把他摔倒,没想到马运芳个子小,灵活,一缩脖,就脱了出去。随后,马运芳就势伸腿别住了老五的腿,上边一推,就把老五推了个马趴。可是,没有想到老五的腿没有抽出来,一下子就给别折了……这一下,马运芳闯了祸,被父亲狠狠地揍了一顿。

    这种无忧无虑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1968年,马运芳和一帮同学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来到了大连复县老虎屯乡。跟马运芳一起下乡的有个校友,高马运芳两届,是练螳螂拳的。他的老师是个山东人,很有名气。马运芳就跟他学习螳螂拳。两人爱好相同,成为亦师亦友的好朋友,在农村那艰苦、单调的生活中,武术给这些年轻人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有一年,复县修水库,县里调集了各个公社的劳动力到水库工地进行大会战,马运芳等知识青年自然成了水库工地的主力军。在水库工地上,有来自大连的知青,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是练习拳击和通背拳的,还带来了拳击手套。年轻人都争强好胜,有着使不完的精力,虽然劳动艰苦,可是,劳动之余,那些爱好武术的人就聚在一起切磋拳脚。

    马运芳练过形意拳、螳螂拳和摔跤,现在看到拳击和通背拳,感到很新鲜。通过一起交流,他感到拳击非常实用,而通背拳的手法快捷迅速。他又迷上了这两项新的运动项目,每天都戴上拳套打拳击,练通背拳的单操手。在这些知识青年中,马运芳年龄小,个子也小,可是他和那些身高体壮的老大哥对垒起来,身形灵敏,步法灵活,一点也不落下风。

    就这样,马运芳在农村插队四年,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青春无悔梦成真

    1972年,马运芳被招工回城,到营口中板厂当了一名轧钢工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武术越来越痴迷,每天中午工间休息时,他都要找个安静的地方,练上几趟拳脚。在邻居的介绍下,他认识了练习通背拳的尹云章、张嵩山,于是,开始系统地跟他们学习通背拳。在这以前,他只是学习了通背拳的单操手。

    以后,马运芳又结识了沈阳体育学院武术系教授薛仪衡。薛仪衡是通背拳大师修剑痴的得意弟子。

    薛仪衡为马运芳对武术的痴迷所感动,把自己的弟子戴宗印介绍给了马运芳。

    戴宗印在沈阳工作。马运芳正式磕头拜师后,经常到戴老师家里学习。从营口到沈阳要坐四个小时的火车,马运芳两三个月就要去一次沈阳,每次都要住上几天,跟戴老师学习通背拳的各种技术手法,有时还能得到师爷薛仪衡的指点。

    那时,马运芳结婚不久,挣的工资也不多,这样经常营口沈阳两处跑,不仅耽误了许多家务活,花费也增大了很多,可是爱人非常支持他学习武术,毫无怨言。就这样,经过十多年的刻苦训练,马运芳的武艺突飞猛进,终于学有所成。

    1984年,营口市开始开展拳击运动。马运芳被聘请为拳击班的教练。这个业余的拳击班仅仅训练了三个月,马运芳就带着他们参加了1985年举行的辽宁省第一届拳击比赛。没想到大爆冷门,五名队员参赛,竞获得了一块银牌、两块铜牌!队员载誉归来,营口市体委和体育总会的领导非常高兴。

    从那以后,马运芳就开始在营口举办业余拳击培训班。1986年,国家体委开始给拳击立项,中断了二十多年的拳击运动又开始在国内恢复。为了开展拳击运动,营口市体委经过考察,把马运芳正式从工厂调到了体委担任教练。

    终于从事专业的武术工作了!终于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当时,营口市的拳击运动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没有训练场地,没有训练器材,马运芳这个教练也是从工厂调来的,不是体育院校科班出身。许多人都怀疑,他能搞出什么名堂来吗?

    凭着对武术和拳击的热爱,马运芳投入到拳击队的组建工作中。他白手起家,没有拳击手套,自己用布做:自己亲自买来四个大沙袋,挂起来;没有训练场地,好天就在体育馆外的小树林里练,遇到雨雪天,就在体育馆的走廊里练。他带领十六个队员,经过一年的刻苦训练,1988年参加辽宁省首届青少年运动会,在总共12块奖牌中,马运芳带领的营口队获得了5块。其余7块奖牌则被沈阳队获得,其他城市和地区竟然一块奖牌没得到。这不菲的战绩,既让人吃惊,也让人眼红。比赛结束,营口市政府和体委领导敲着锣,打着鼓,欢迎他们归来。

    马运芳成功了,他用自己学生的成绩,证明了自己。

    “从那时开始,我就不断地探索把通背拳的技术融入到拳击技术中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马运芳说。在以后的十多年间,马运芳不断总结、革新拳击技术,终于培养出了李方、夏文杰等优秀的拳击运动员。1997年,他又开始教散打。他让一些练习拳击的运动员改练散打,在拳法训练的基础上,训练腿法和摔法。这些运动员由于有很好的拳击基础,所以技术特点非常突出。
    客居京城传武魂

    2001年3月,马运芳来到北京。

    当时,正是武术散打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各种赛事活动此起彼伏,像散打王争霸赛、中美武术拳击对抗赛、中国武术对泰拳对抗赛……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特别是每周在电视中播放的散打王争霸赛,极大地宣传了武术散打。在这样的形势下,北京前卫搏击俱乐部也开展了武术散打和泰国泰拳的交流比赛活动。马运芳应邀到前卫搏击俱乐部工作。在前卫搏击俱乐部,他参与了中国前卫队与泰国泰拳比赛活动的策划、比赛规则的制定等工作,2003年还带队到泰国参加了“泰王杯”泰拳比赛。

    在北京前卫搏击俱乐部的几年工作,极大地开阔了马运芳的眼界。

    “这些年,除了日常工作,我主要是研究各种武术的搏击技术。我研究泰拳,和泰拳教练进行交流,探讨中国武术对泰拳的技术得失。我还到北京的各个武术道馆,观察合气道、跆拳道、巴西柔术等外国武技,学习、研究它们的技术。北京武林藏龙卧虎,我经常去拜访京城各门各派的武术名家。”马运芳说。

    通过这些观察研究,马运芳对中国传统武术和现代散打有了独特的见解。

    “现在,在中国武术界存在着的问题是保守和教条。练习传统武术的排斥现代散打,而练习散打的又看不上传统武术。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对的。散打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训练模式和技术方法,但是,它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这个提高,就需要挖掘、学习传统武术的技术,可悲的是,现在很多散打教练对传统武术并不了解。传统武术则处于自发的原生状态,缺少关注,因此许多技击精髓已经丢失,而且,许多练习传统武术的人很保守、很教条,总认为祖师爷的东西好,不求发展。”说起这些,马运芳不由得忧心忡忡。“中国武术博大精深、门派众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这是很好的。但是,正是这种博大和门派繁杂,限制了传统武术技击技术的发展。”

    马运芳认为,武术的搏击技术应该是简捷明快,不应该囿于门派,怎么实用怎么来。“其实,传统武术中的许多技术动作都是相似的。比如,通背拳的‘猛虎摇头’就和太极拳中的‘云手’相似:形意拳的‘钻拳’和通背拳的‘宗拳’相同。”

    为了提高传统武术的技击性,创造出一套简捷明快的训练模式,马运芳认为应该对传统武术各个拳种的技术进行归纳综合,在此基础上,剔除那些不实用的东西,整合出一套实用的技术。然后,制订训练程序,统一技术规范,形成一套新的中国武术的搏击训练模式。“只有这样,传统武术才能发展,只有这样,中国武术才能在世界武坛立于不败之地。”

    经过四十多年对传统武术、散打和拳击的研究,马运芳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搏击技术。搏击时,他身形灵敏,反应迅速,似八卦,非八卦:似太极,非太极。身似游龙,动如闪电,往往在化解对手进攻的同时,反击对方,劲力柔滑,冷弹脆快。一次,他在公园给学生们讲解武术搏击技术时,一个习武者观看了半天,上前问他:“我看您是练八卦掌的,又像是练形意拳的,还有通背拳,怎么还有太极拳的动作?您到底是练什么拳的?”

    ”嗨,怎么实用怎么来,武术还讲什么门派?”   

    马运芳对传统武术技术的研究到了痴迷的程度。为了挖掘自己本门通背拳的技术,他最近又到河北高碑店内曲拜师许彦,学习通背大枪。还到霸州,找李鹤年的儿子(李鹤年已经去世多年,是通背拳第六代传人;比马运芳高一辈),在李鹤年的坟头前磕头拜师,跟他的儿子学习心聚六合软手通背拳。

    “他们这一支是祁太昌晚年所传,肯定和修剑痴这一支有些不同。”

    2005年,马运芳辞去北京前卫搏击俱乐部的工作回到营口,工作一年后,提前办了退休手续。2007年再次来到京城,和爱人、女儿租住在这简朴的两居室中。问他退休后为什么不在家里辜清福,他说:一是为了女儿上学(他的女儿在北京上初二),二是为了武术。

    “营口终究不如北京。北京机会多,信息量大,思想活跃。要想传播武术,把我的武术搏击理念传播出去,就得在京城发展。”

    现在,马运芳应北京大学精武会的邀请,已经办了两期(每期一个学期)传统武术搏击培训班,今年这一期也已经开课。同时,他还在朝阳区的东环广场教授武术搏击。

    “我很乐意给大学生上传统武术课,他们有文化,有知识,思想活跃,对我的武术理念很赞同。我希望将来他们能把我的东西传播出去。”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陈小旺:“变”与“不变”之间情结依
·著名近代武术家一代宗师李瑞东先生轶
·太极武者-记太极名家张东武(全)
·孙存周先生传(二)/童旭东
·孙禄堂与孙存周父子推手照
·陈氏太极拳名师--乔坤老师习武简介
·尽志无悔,太极情深/李品银
· 吴公仪vs陈克夫比武 及其历史意义
·陈氏太极拳名师于新华
·黑龙江省铁力市大成拳武术馆馆长--王
·洪式太极拳的主要传承人----王忠宪老
·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生平
·永春白鹤拳---苏瀛汉老师
·孙禄堂被点穴暗算的真相/童旭东
·郭云琛的半步崩拳
·陈小旺大师精美拳照欣赏(23张)
·陈式太极拳传人--魏佳男拳照
·太极金刚陈正雷传(1) (2)
·山东第一枪李昆山 
·怀念恩师余国雄/刘绥滨
·宋唯一其人其剑/刘立国
·天生大将王战军
·五泄园里有神仙/王友唐
·直觉当下 荷担大成――记当代拳学大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