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走出形意拳史的误区
·形意拳《九要论》阐幽录(中
·什么是真正的意拳
·车式形意拳的技击训练
·形意拳“十六练法”又一说
·形意拳《内功经》图解
·形意拳《九要论》阐幽录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传统功夫>心意形意> 正文
形意拳《九要论》阐幽录(下)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1-07-15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要论七

  (原文)头为六阳之首,而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本此是赖,故头不可不进也。手为先行,根基在膊,膊不进,而手则却而不前矣,此所以膊贵于进也。气聚中脘,机关在腰,腰不进,而气则馁而不实矣。此所以腰贵于进也。意贯周身,运动在步,步不进而意则索然无能为矣。此所以步必取其进也。以及上右必须要进左,上左必须要进右,其为七进,孰非所以着力之地欤!而要之未及其进,合周身毫无关动之意,一言其进,统全体而俱无抽扯游移之形也。

  (阐解)本论主旨在于阐述人身七体(头、肩、肘、手、胯、膝、足)需同进,当先明白头、膊、腰、步、胯的率先位移(即进),从而使意、气、身、手等内外上下协调一致,体现周身的完整统一,是继“六合”的进一层论述。即为知道和掌握了周身六合时,就需要了解身体在动进的时候尤需协调配合,完成一动无有不动,真正达到“一枝动百枝摇”的境地。

  首先要求头必先进,这个“头”字,应该是指大脑的思维和意念,而不是指头部的外型,因为形意拳强调“头部正直,精气贯顶”,要求顶头,竖项,不可俯仰歪斜或自由摇晃,在顶头要领中,既要避免颈部松弛无力,又要防止颈部紧张僵硬。头为一身之主,作为人体的总指挥,只能发号施令,不可能作先锋去身先士卒,武林界公认头乃技击之第一要害,首脑被击溃后,便成群龙无首了,故而形意拳还有“护抱头”一势作为专门保护头部的招法。之所以要先进,进的是命令,“头”部之命令一下达,四肢全身即按“大脑”所指令而动。动作的形成是由意识发动,用身、手、腰、腿等来完成。形随意动,形意合一,是说躯干和肢体的活动在意念的指导下运行。它要求要有灵敏的思维反应,机体反应;意念的出发,是因敌变化,遵从客观,动作要完整一致,才得机得势。

  脑为精髓之海,统领一身之气,是人体思维的总部,周身的一切运动行为都由此而指挥,故而形意拳诀有“心气一发,四肢皆动”的说法,并有“一肢动则百肢动,手到不如心到,先到一心,后到一身,能叫一思进,莫叫一思存”。从此可知,形意拳的任何走架动静,都是以大脑(心、意)先动,意领身随,意到手发,故而周身要动,头(意)必先动(进)的道理。

  手是身前的先锋,而臂部则是手的根基所在,手部的力量来源于臂的屈伸,手的攻击与回缩都依靠臂的屈伸回还而运行,臂不伸时手就不能伸出,臂不缩时手就不能收回。所以,出手时必须是力起于肩,通于肘而达于手,此即三节之理也,手起肘随肩催,力达一贯;回手时臂部必须先收缩,故而臂膊是控制手的机关所在,手能发挥效力得依靠膊作指挥,所以臂膊必须是主动地与手协调才能体现手的灵活及作用。

  气聚则力雄,而腰为命意之源头,周身运动之枢纽。所谓机关在腰,有内与外的两层含义:中医理论认为,肺司呼吸,而肾主纳气,经肺吸入之气,必须下纳于肾,才能保持正常调和呼吸。如果肾不纳气,气浮越于上,则出现呼多吸少的喘症。《灵枢·经脉篇》曰:“人始成,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先天之精”属于肾,所以,人的生命不但是肾精所生成,而且思维也是肾生成和补足的。髓者,脑也,脑即思之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肾生骨髓,髓生肝”这句话,从而我们可以清楚了肾的重要作用。人的生命、思维,以及运动之劲力(肝主筋,劲生于筋的道理)都是靠肾生成和供养的。然而,肾的位置恰好就在人体的轴心点上腰部。拳术运动中,腰的左旋右转运动时,不但增强了腰部肌肉、韧带的柔韧性,而且强健了腰椎及整条椎骨,经常刺激按摩两肾脏,激发了肾活力,促进带脉流通,培补肾气,有利于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如果说从外在的动作形式来看腰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腰是上下体转动的关键,对全身动作的变化,调整重心的稳定,以及使劲力到达肢体各部位起着重要作用,要使外部动作灵活,必先注重于内,内强则外活;形意拳对腰部的要求是:腰要塌,脊要正,即松沉竖直。在练拳过程中,腰部始终要塌住劲,起到主宰作用;塌腰决不是腰脊僵滞,而是松展自然,富有弹性,成为上下肢动作的枢纽,练拳时必须用意松沉腰部,让腰部肌肉、骨骼放松并下沉,使气沉丹田能够沉得充分,下肢稳定有力而又转动灵活,同时用意竖直腰部,就是在松沉中有往上顶和对拉拔长之意,腰部命门处微向后撑,尾闾下垂。这样可以减小腰椎前弯度,使“中轴”不弯不摇晃,再以腰为轴缓慢转动来带动四肢运动。这就是论中所云“机关在腰,腰不进而气则馁而不定矣。此所以腰贵于进也”的真实内涵及意义。

  周身意欲运动,或前进或后退时,都得依靠两脚所展示的步法来完成,如果步不动,则全身所作任何的技法动作都失去了应有的意义,都成为了无效的劳动。步是身架的基础,步不到位,任何部位都无法到位。正如拳谚所云:“手到步不到,打着也不妙;手到步不移,打击必然迟;手到步也到,金刚也得倒”。所以说“机关在眼,变通在心(大脑),应变在手,而千变万化不至于窘迫者则为步”。步法是各种搏斗技法的先导,没有步法配合的进攻是没有力量的,也很难击中对手;在搏斗的攻防方法、攻防目标、攻防距离、攻防速度及反应速度的诸因素上,都得靠灵活的步法来完成。所以,人身人体要进取,步法必须先行,即“论”之所云“此所以步必取其进也”的道理。

  步法确为人体的车马,是一切运动的枢纽。然而,步法的根基则在两条腿与脚上,步法运动,必须依赖两条腿脚来带动而完成;而臀胯又是腿脚的根基,如果固定了臀胯的动力,步法则是腿脚的单调运动,呆滞而古板,难以灵活迅捷。为了步法的轻固灵活,必须要做到胯催膝,膝催足,足蹬地由屈蓄到伸发的运动,如果要上右步,则必须左腿脚先发力摧动右脚前进,如果要上左步,则必须右侧腿脚先发力摧动左脚前进。这是进步所源之力的不二法门。

  形意拳中将头、肩、肘、手、胯、膝、足合称为七体,所以“论”中把“头膊腰步胯”的率先位移叫作七进。七进是七体得力和运使的根本法则。七进是不可以机械地割裂而单独从事,在未作任何动作时,即静止状态下,周身上下,四肢百骸都是各自为政,高度自律,似乎相互之间毫不相干,一旦要运动之时,周身上下是一动百随,前呼后应,互相协调而完整一体,处处符合规矩,周身三节安排合体,内外六合,上下七顺,以首领身,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足,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以手催指,周身浑然一体,形意合一,没有丝毫之滞作,真正达到无懈可击,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境地。

  

  要论八

  (原文)身法维何?纵横高低进退反侧而已。纵则放其势,一往而不返。横则裹其力,开拓而莫阻。高则扬其身,而身若有增长之势,低则抑其身,而身若有攒捉之行。当进则进,殚其力而勇往直冲,当退则退,领其气而回转伏势。至于返身顾后,后即前也。侧顾左右,左右无敢当我哉,而要非拘拘焉。必先察乎人之强弱,运吾之机关,有忽纵而忽横,纵横因势而变迁,不可一概而推论。有忽高而忽低,高低随时可以转移,不可执格而论。时而宜进,故不可退,以馁其气。时而宜退,即当以退,而鼓其进。是进固进也,即退而实以助其进,若返身顾后,而后亦不觉其为后也。侧顾左右,而左右亦不觉其为左右矣。总之,机关在眼,变通在心,而握其要者,则本诸身,身而前,则四体不令而行矣。身而却,则百骸自莫不冥然而处矣。身法岂可置而不论哉。

  (阐解)拳术用于技击时,出手击敌完全依靠身法的变化协助方可完成制敌的任务。在通常的情况中对身法的总要求是,转动松活,舒展大方,端正自然,尾闾中正,不偏不倚(看正似斜、看斜似正之义),不可僵滞漂浮,动作以腰为轴,领率全身上下四肢,所谓“一动无有不动”,这是总概念。

  具体地说,身法都有哪些呢?形意拳将身法归纳起来也不外乎有纵、横、高、低、进、退、反、侧这八种。

  所谓身之纵者,就是进身时的气势开放而一往无前,放纵其势的直冲象,“纵如放虎”,就是对纵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所谓“纵”就是吐放之力,长身、击打、跳跃都是纵的运用,纵也要做到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还要求吐放如炮之猛烈,如雷电之迅猛。

  所谓身之横者,就是进身时身体要保持一种旋滚拧裹向四外排斥推挤之力,径逼目标而无阻碍之法。横还有侧移、偏身之义。形意拳五行拳的钻拳和横拳中,其所含“横”法是相当显著的,钻拳既有向前向上的钻劲,还有小指上翻所发出的拧劲和肘部向怀里的裹劲。翻扣之拳既有翻扣下压的劲,胳膊还含有向下向回裹带的劲。横拳要求身体姿势上下拧发势若拧绳。拳术中要求“起横不见横”。

  所谓身之高者,即是扬起身架高起之时气势要顶天立地,正如太极拳中所谓之“仰之弥高”之意,长身而起时使敌难望其项,此即于气势上压倒敌方,长身而起势若猛虎扑羊。

  所谓身之低者,拳诀要求“低如伏猫”使身架低落仿佛要往地里钻一般,身体伸展灵活,势若蛇伏地而行,快捷似闪电而难以捉摸,难以防范。这不是单纯的身体伏,而是身之动以步,与步法相结合,身步合一。

  所谓身之进者,即是身法的前进,其中包括了进身、进手、进步而至进击。该进的时候要势若纵虎,奋不顾身敢打必胜勇往直冲。正如拳谚所云:“遇敌有主,临危不怕”,“交勇者不可思误,思误者寸步难行”,并“起如风,落如箭”。然而,进势要低,低则能进得快,不至于因高抬而延长进的时间,进势低还能使身体重心低,不至于因高抬使重心上浮,造成身体不稳。进击低而变化小,则出击疾快,又使对方难以觉察动向,还可使对方无可攻击之空当。

  所谓身之退者,退为顾,为蓄势之法。退则多因不能得手,故退一步,再乘机进也。该退的时候要及时抽身而退,这样才能避免对方的勾绊,利于避其实,利于闪其锋芒。另有步未退而胸向里收则为吞身法,如敌以拳掌或物器等平胸击刺而来,倘其物短,则身稍收而敌之物即落空,再乘机拦格或取侧势以进。总之,退是为进制造战机。

  所谓身之反者,反即是翻身顾后也。敌从我身后攻来时,我一转身就将敌调到了身前。形意拳诀中有“拳如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即是对“反”的具体要求。反法不仅要求全身协调,还需身步的轻灵疾快敏捷。

  所谓身之侧者,侧为偏身转移之法,不论敌在左或右,我以左侧或右侧对着敌,这样受击面积小,前手灵活易于变化,可攻可防。侧身而立,是拳法中可攻可防的最佳法则,这样不论是前后左右,敌方都无法占我之半点便宜。侧身时不论是攻击还是防守,都要做到身法灵活敏捷,转侧灵巧。

  至于以上之八法,在什么时候和处境,具体用什么方法并不是一尘不变的,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采取切合实际的手段去针对不同的对手,决不可以一法施之于万人,明于术而不拘于术。技击搏斗之中,身法是一会儿忽然以纵,而一会儿又忽然以横,是纵是横,都得因敌我双方所处之形势而变化,随时机而转移,绝对不可对任何人,或任何环境都用同样的方法,也不可在什么时候都用惯用(一尘不变)之法。身法的时而高时而低,高低要随势而转变,灵活对待,不能只以“高”就一直高下去,也不能以“低”就一直用低。在对敌攻取时机适合进攻时,就得立即采取进攻,切不可犹豫不决,畏缩不前,这样就会失去战机,夺取战机是电光石火般的,稍纵即逝也。一但进击不得手或局势于我不利时,就得立即退避,退得及时就能为反击创造条件。要知道,前进是为了彻底地消灭敌人,后退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在未弄清敌方虚实以前,不宜急进,应当先考虑退步。这并不是怕对方的实力,而是凭借退身来看清对方的虚实,从而避实击虚,乘隙而取胜。所以善战者能进能退,如只能进不能退,或只会退不会进,都不能取胜,也就是说,知道自己的不足,以退来掩盖不足,在退时寻找可乘之机,对方本来占优势,由于进攻而暴露出破绽,我即乘隙而取之。如果以返身顾后时,后方则不是后,反而为前了。侧顾左右时,左亦为右,右亦为左,身法的灵活是立身中正而支撑八面,四方的转动而形成左右逢源,巩固成无懈可击。

  总而言之,对于双方交手的局势观察在于眼睛,对于形势的分析,以及战略战术,是攻还是守则是大脑思维作主,对于局势的控制是手脚的灵活与快捷。然而,手脚的根本就是身体,身为人体之主宰,并有“身似阵图与队伍”之誉。所以说,身躯要前进的时候,手脚四肢不得不跟着前进。身躯要后退或静止时,手脚四肢及五官百骸莫不是紧随着身躯的退而退,静止而静止的。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或高或低、或动或静都是身躯带动手脚的。故而,凡是研究拳术的人都必须研究好身法,切不可将身法的重要性小看而掉以轻心,将前人的理论冷落,甚而淡忘了。

要论九

  (原文)今夫五官百骸,主于动,而实运以步,步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以故应战对敌,皆本诸身,而实所以为身之底柱者,莫非步。随机应变在于手,而所以为手之转移者,亦在步。进退反侧,非步何以作鼓荡之机,抑扬伸缩,非步何以示变化织妙。所谓机关者在眼,变化者在心,而所以转弯抹角,千变万化,而不至窘迫者,何莫非步为之司命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也。动作出于无心,鼓舞出于不觉,身欲动而步已为之周旋,手将动而步亦早为之催逼,不期然而已然,莫之驱而若驱,所谓上欲动而下自随之者,其斯之谓欤!且步分前后,有定位者步也,然而无定位者,亦为步。如前步进之后步随之,前后自有定位矣。若前步作后,后步作前,更以前步作后之前步,后步作前之后步,则前后亦无定位矣。总之,捶以论势,而握其要者为步,活与不活,亦在于步,灵与不灵,亦在于步,步之为用大矣哉。

  (阐解)本论以步法为核心内容,详细阐述步法于武技之搏击运动的重要性,以此论警醒学拳术者要深研步法,切勿疏懒之。

  拳术中的身体不论作任何运动时,都是依靠法步形的不断变化来完成的。步为一身之根基和运动之枢纽,拳谚曰:“心是统帅(心即大脑),眼为先行,腿是战马,手是兵刃,无论攻防进退,全凭腿脚之力”。又曰:“机关在眼,变通在心(大脑),应变在手,而千变万化不至于窘迫者则为步”。步法是搏斗技术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是搏斗技术的根本,技术的优劣,战斗的胜负,步法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于临战对敌中,靠的是身体手脚,而始终使体态保持正常的乃是步形。在搏斗中手法的攻防方法、攻防目标、攻防距离、攻防速度、攻防力量、反应速度的诸因素上,都得靠灵活的步法来完成。攻防中是否目标准确,就是靠步法来调动攻防中双方的距离来完成的。步法不灵活,不能有效地调动双方距离,或远或近都不易有效地击打对方的有效部位;如能准确地调整攻防中的距离,去接近或远离对方,攻击可给予对方有效的重击,防守时可化去对方的冲击力,能够以步法准确无误地调节攻防时的距离,则攻防的速度和力量就自然能表现出来了。步法不仅能够弥补招法在距离上的不足,而且步法速度的快慢又能决定以多快的速度使其招法和战术目的得以奏效,提高步法速度和巧妙地运用步法速度的能力是提高主动进攻成功率的关键。因为身体的运动靠步法来驱动,身形的变化则靠步形来调节。

  从而我们知道,审时度势靠的是双眼的灵活与机智,随机应变而审时度势靠的是心思敏捷。然而,要使身体能够抑扬顿挫转弯抹角而千变万化,而且始终保持着主动权者,则莫不依靠步法在主导着整个运动过程吗。但是,步法与身体的配合并不是机械配套或者是刻意追求的效果,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条件反射,做到身法的伸缩,步法的进退,手法的起落几方面均协调和顺,归于自然。

  人体本身的先运动是非常自然而和谐的,身躯上前时脚步不用去想,驱驰于不自觉,身体想动时步法早已为之做好了安排,手法该出击的时候步法也早已把身体向前推出而发力,还没来得及想的已经做到了,还没有准备做的已经办成了,即步带身转,身随步换,运动时全身上下四肢百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全身各部动作的幅度、运动的快慢、发力的大小及方向、各肢体间的相对位置,都能恰到好处,没有过之与不及的情况。做到此步,所谓的“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也就是这种境界了。

  在拳术运动中,虽然两脚之间总会有前有后,但不管哪只脚在前或在后,静止不动有固定型式时叫作步,如形意拳的虚步、马步、弓步、仆步、坐盘步、绞剪步、骑龙步等等。然而,在不停止的移动变位时,仍然叫作步,如形意拳的进步、退步、撤步、垫步、摆步、扣步、盖步、倒插步、顺步、拗步等等。如前脚向前进一步,后脚紧随跟移一步时,前脚与后脚仍都各有固定的位置。如果在前位的脚作后步,在后位的脚作前步时,便形成了前步作后步的前步,后步作前步的后步,这时的步法就没有前后之分了,后脚不超过前脚叫步,后脚超过前脚还是叫步,步法本身就是两脚的交替变换位置和转变方向所形成的。

  总而言之,拳术运动讲究动作架势,其可谓是变化无端。然而,其根基者是步法,动作灵活不灵活在于步法,反应敏捷不敏捷也在于步法,可想而知,步法在拳术运动中的作用实在是太重要了。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形意拳《九要论》阐幽录(中)
·什么是真正的意拳
·形意拳《九要论》阐幽录
·心意拳的找劲与发力练习
·戴氏心意拳步法纵横谈
·覃家嫡传铁掌劲功一击必杀术
·腿功杀伤力太大 王行正只用过三次
·形意巨擘布学宽解读古代养生术秘本
·古传形意拳的实战训练
·关外内家原创)形意拳三体式初学要点
·洪家铁线拳/沙 桐
·从心意拳与绵拳的关系说开去/张源侠
·子午门大力阴阳功内功
·大成拳之秘站桩入门的核心意念/钱弘
·卢氏结构入门法要述真
·尚派形意拳之三体式与鹰捉
·太极螳螂门真传大枪
·心意拳的枪劲和闪劲
·意拳简介
·关外内家原创)形意拳三体式初学要点
·意拳散手训练原理综述/谢永广 牛英群
·《形意拳术抉微》/刘殿琛
·尚派形意拳之三体式与鹰捉
·意拳散手训练的基本内容/谢永广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