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走出形意拳史的误区
·什么是真正的意拳
·车式形意拳的技击训练
·形意拳“十六练法”又一说
·形意拳《内功经》图解
·形意拳《九要论》阐幽录
·心意拳的找劲与发力练习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传统功夫>心意形意> 正文
形意拳《九要论》阐幽录(中)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1-07-15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要论四

  (原文)试于论身论气之外,而进论乎梢者焉。夫梢者,身之余续也,言身者初不及此,言气者亦所罕闻。捶以内而发外,气由身而达梢,故气之为用,不本诸身,则虚而不实,不行诸梢则实而仍虚,梢亦焉可弗讲乎?然此特身之梢耳,而犹未及乎气之梢也。四梢维何?发其一也。夫发之所系,不列于五行,无关于四体,似不足论矣。然发为血之梢,血为气之海,似不必本诸发以论气,要不能离乎血而生气,不离乎血,即不得不兼及发乎,发欲冲冠,血梢足矣。抑舌为肉之梢,而肉为气囊,气不能行诸肉之梢,即气无以冲其气之量,故必舌欲摧齿,而后肉梢足矣。至于骨梢者,齿也。筋梢者,指甲也。气生于骨,而联于筋,不及乎齿,即未及乎筋之梢,而欲足乎尔者,要非齿欲断筋,甲欲透骨不能也。果能如此,则四梢足矣。四梢足而气亦自足矣,岂复有虚而不实,实而仍虚者乎。

  (阐解)本论是在论三节与论气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梢”的功效与作用,这里所要论述之“梢”,乃人体的血肉筋骨之末端称之为梢的“梢”,而不是“三节论”中有关手足四梢之梢,此二“梢”不能相混淆的。论述人体三节时没有论及关于“梢”这方面的内容,论气(呼吸)的时候更无“梢”字之题了。三节论所讲述者为人体三节之梢,即拳术的功效发挥都是由内气推动肢体形成的功架,内气由身内(丹田)输布贯于四肢而达于拳、脚等梢节致以实用。所以,内气如不能输布充满全身,则人体空虚无力,形成不堪一击之物。如果说内气贯满全身但不能贯之于拳脚之梢节,虽然身体能抗击打,但是用于攻击时则无什么效力,表面上看来是充实的,而劲力仍然是空虚的。所以,劲起于根,顺于中,达于梢的方法和功用是每一位习拳者不能不明白和掌握的内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浑身上下整体如一,一动而三劲皆至,击敌则无失矣。这只不过是“三节论”中关于“梢节”内容的论述,是关于身体四肢梢节的动作功架,还根本没有涉及到有关能助于内气发动,更好地发挥出人体潜能,瞬间爆发出凶猛狠毒刚烈之势态的人体血肉筋骨之四梢。

  那么,血肉筋骨这四梢有些什么样的具体内容和要领呢?

  头发即是其中之一。头发虽然不属五脏六腑之列,也与四肢运动无关紧要,从表面性上看起来是不怎么重要,也不需去作什么必要的论述,然而,发为血之梢,而血又是气之海,直观性的看“发”与“气”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气与血有着密不可分的相辅相存的关联,用一句话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所谓气为血之帅,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即气对血有生化、推动、固摄等作用。就是说,血的生成是靠脏腑的机能活动(气)将水谷之精微而化生的,已生之血运行,靠心血的推动、肺气的敷布、肝气的疏泄(即气行则血行之意);血在脉中循常道,而不外溢是靠气的统摄作用。此即气为血之帅的含义。所谓血为气之母,是指气所以发挥作用,是因为气附于精血之中,由精血载之,否则气将飘浮不定而无所归附。精血在载气的同时,还为气不断提供精微,使其得到补充。因此,气不能离开精血、津液而独存。而气为阳,血为阴,在生理状态下,气血的阴阳必须保持相对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气血调和”。气不能离血,所以气就不得不与“发”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果发有欲冲冠之势,则血梢自然充足。正如拳诀所云的:“发为血梢,怒发冲冠,血轮若转,精神勇敢,虽微毛发,力能撼山”。恰如猛虎发威之时将全身之毛竖起来一般。

  继之,舌为肉之梢,肉是气血之囊袋,如果说气不能输布身体各部而达其梢时,这就表明了气虚少而导致肌肉衰萎及四肢无力。所以,必须以舌欲摧齿之势,而壮其肉梢之足。正如拳诀所云:“舌为肉梢,卷则降气,目张发竖,丹田壮力,肌肉似铁,脏腑充实”。舌顶上腭,可接通任督二脉,使髓接于口中化为津液(口水),继而入胃健脾润五脏,脾脏旺盛时,肌肉壮实而四肢活动有力,因为脾主肌肉、四肢,人体肌肉、四肢皆赖于气血的营养。

  至于骨梢,就是牙齿。筋梢就是指(趾)甲。按中医学所云:“肾生骨髓,髓生肝”,由肾精而化气,气化髓而注入脑,而由脑髓生肝,故可知肝肾二者的相辅相存之关系。肾藏精,精生髓,髓居骨中,滋养骨骼。“齿为骨之余”,牙齿也依赖肾精的充养。肝主筋,筋是联络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筋的濡养依靠肝血,肝血足筋得其养,则筋健壮,四肢活动正常。“爪为筋之余”,肝血的盛衰,可影响至爪甲的荣枯变化。从而便知气生于骨(髓),而且联合于筋的,筋骨并存;气不能充足于齿,就不能充足于筋之梢的。如果要做到气充骨梢和筋梢,必须做到齿欲断筋,甲欲透骨的气势,否则是不行的。拳诀有曰:“齿为骨梢,有勇在骨,切齿则发,威猛如虎,牙之功用,令人胆觫”。“爪为筋梢,手足指功,手抓足踏,气力兼并,爪之所至,立生奇功”。如果做到练功中四梢齐时,即谓之内劲出,必须使发欲冲冠,舌欲摧齿,齿欲断筋,甲欲透骨,意动皆至,无坚不摧,一枝动,百枝摇,日久功自深,四梢用力则可使人变其常态,使敌生畏惧。

  在习拳的人们中,都知道“惊起四梢”这个词,但四梢究竟何处着力,经常使学习者们迷惑不解,甚而感到茫然。其实,发欲冲冠,乃怒发冲冠之谓,即将毛发竖立起,圆睁二目,有如猛虎抖擞发威之状;舌欲摧齿,即舌紧顶上腭,有如内气爆发冲出一般;牙欲断筋,即咬牙切齿,有如咬断钢筋铁骨一般的气势;爪欲透骨,即指甲有如从指尖向外暴涨伸出,有深陷敌肉而抓断敌之筋骨之意境,提起全副精神,五行一齐发动。此时周身血脉喷张,青筋暴露,肌肉坚实如铁,铁马金戈,势不可挡,此即所谓四梢俱齐时则内力发动,此言实乃于对敌时所持之法也(平时练习时,依然要遵循体松心静,协调自然与调和心境,怡养精神的锻炼原则)。

  能够做到四梢足时,内气自然是无所不至,这时候难道还会有“虚而不实,实而仍虚”的弊病吗?

  

  要论五

  (原文)今夫捶以言势,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性命之源,生气之本,而名为心肝脾肺肾也。心为火,而有炎上之象;肝为木,而有曲直之形;脾为土,而有敦厚之势;肺为金,而有从革之能;肾为水,而有润下之功。此乃五脏之义,而必准之于气者,皆各有所配合焉。此所以论武事者,皆不外乎斯也。其在内胸膈为肺经之位,而为诸脏之华盖。故肺经动,而诸脏不能静。两乳之中为心,而肺包护之,肺之下,胃之上,心经之位也。心为君,心火动,而相火无不奉合焉。两肋之间,右为肝,左为脾,背脊十四骨节为肾,此固五脏之位也。然五脏之系,皆系于背脊,通于肾髓,固为肾。至于腰,则两肾之本位,而为先天之第一,尤为诸脏之根源。故肾水足,而金木水火土莫不各显生机,此乃五脏之部位也。且夫五脏存于内者,各有其定位,而具于身者,亦有其专属,领顶脑骨皆肾是也。两耳亦为肾,两唇,两腮,皆脾也。两鬓则为肺,天庭为六阳之首,而萃五脏之精华,实为头面之主脑,不啻一身之座督矣。印堂者,阳明胃气之衡,天庭欲起,机由此达,生发之气,由肾而达于六阳,实为天庭之枢机也。两目皆为肝,而究之上包为脾,下包为胃,大角为心经,小角为小肠,白则为肺,黑则为肝,瞳子为肾,实亦为五脏之精华所聚,而不得专为肝也。鼻空为肺,两颐为肾,耳门之前为胆经,耳后之高骨亦为肾也。鼻居中央之地,而为土,万物资生之源,实乃中气之主也。人中为血气之会,上冲印堂,达于天庭,亦至要之所。两唇之下为承浆,承浆之下为地阁,上与天庭相应,亦肾经位也。领顶头项者,五脏之道途,气血之总会,前为食气出入之道,后为肾气升降之途,肝气由之而左旋,脾气由之而右旋,其系更重而为周身之要领。两乳为肝,肩为肺,两肘为肾,四肢为脾,两肩背膊皆为脾,而十指则为心肝脾肺肾是也。膝与胫,皆为肾也。而脚跟为肾之要,涌泉为肾穴也。大约身之所系,凸者为心,窝者为肺,骨之露处皆为肾,筋之联处皆为肝,肉之厚处皆为脾。象其意,心如猛虎,肝如箭,脾气力大甚无穷,肺经之位最灵变,肾气一动快如风,此其为用也。用其经,举凡身之所系属于某经者,终不能无意焉。是在当局者,自为体验,而非笔墨之所能罄者也。至于生克制化,虽另有论,而究其要领,自有统会,五行百体,总为一元,四体三心,合为一气,奚必昭昭于某一经络,而支支节节言之哉。

  (阐解)本论主旨在于为习拳者提供中医学有关五脏理论知识,以此而明白形意拳之劲势源于五脏的意义。

  形意拳以五行拳为基础拳法,虽然拳架姿势不同,但主要的还是以练气为主,追求的是内气充足,达到气充则力足。一门拳术无气为基础,则空有架势,恰如形意拳名家刘殿琛说:“以之为顾法,则如守者之城池空虚;以之为打法,则如战者之兵马羸弱,必败无疑”。形意拳的外形上是五个拳式,发力上是五种劲路,内通五条经络,连络五个脏器。人乃由五脏六腑组成,靠五脏运化水谷而生气滋生性命,五脏失调则人不能正常生存,五脏是人的性命源泉,是营造人体“正气”之根本。形意拳的五行拳运动与人体本身五脏有着密切的关联,二者有着相辅相存的作用,五拳的威力要靠五脏的旺盛来体现。然而,五拳的运动反过来又可以锻炼和促进五脏的旺盛,故拳谱中云:“五行拳内养五脏,补脑力保丹田;外强筋骨,捷手足,使耳目,奥妙无穷,裨益匪浅”。兹所以说形意拳既可得健身之裨益,又可获技击之妙用。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五行即火、木、土、金、水;五拳即炮、崩、横、劈、钻。

  心属火,火有上炎之气势,即心动如火急;炮拳通心属火,其形似炮,用炮的猛然爆炸,其弹突出之形比喻拳势发劲的猛烈,炮拳的动作与体内心经暗合,故练炮拳可以平心火,养心血。肝属木,木有曲直之形,故曰肝动如箭钻;崩拳通肝属木,其形似箭,有“拳似利箭,身如反弓”之说,崩拳的动作左右轮换,势如连珠,对肝脏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脾属土,有沉稳敦厚之势;横拳通脾属土,其形圆滑似弹,可使脾经之气自下而上可以通透无阻。肺属金,有利器破革之能;劈拳通肺属金,其形似斧,喻其劈物之锋利,进退起伏,如水之翻浪,促进肺经中气之运行。肾属水,源源不断,曲曲流行之,有隙必入,有孔必钻;钻拳通肾属水,其形似闪电巨浪涛翻,其动作与肾经相合,可以壮腰健肾。

  这就是五脏、五行、五拳的各相配合的意义,五行是总结宇宙间万物生存变化的规律,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比喻诸事物之间互相制约互相补充和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关系。古人根据人与天地(自然界)的密切关系,把人体比作一小天地,所以,人同大自然一样,人体也有五行,即是五脏;古代拳家们根据五脏有五气而形成五种拳势,据五行相生相克之理,五脏也有相生相克,而五拳也有相生相克。相生者,劈生钻、钻生崩、崩生炮、炮生横、横生劈;相克者,劈克崩、崩克横、横克钻、钻克炮、炮克劈。这就是形意拳的五行学说。

  五脏在体内有着各自的具体位置,以至取得相互间的协调,促进新陈代谢,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胸腔内是肺脏,其状如华盖(大伞),将其它诸脏遮住。主一身之气,司呼吸,故肺经一动,其余诸脏便会跟着肺之呼吸而动。两乳的中心点内部是心脏,由肺脏遮包而保护。位置在肺的下端,胃的上方,恰好在人体胸内的中心位置。中医学理论认为:“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即心为全身的主宰,是一切智慧思维的起源。古人之所以把心比作“五脏六腑之大主”,是与“心主神志”的功能分不开的。两胁肋之内,右边是肝脏,左边是脾脏,背脊骨第十四椎骨节两旁是肾脏,这是五脏的固定位置。然而,五脏均联属于背脊,与肾髓相通,以补充巩固肾脏之气。腰部是两肾脏的本位,医家认为肾是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源。这是从肾藏精的意义上来体会的。肾所藏的精,系指五脏六腑的精华,皆封藏在肾,其意义我们体会到有两个方面:一系指人体胚胎形成和发育,是男女之精的结合。《内经》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为精。”又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即说明此种精为生命的源泉及生命的物质基础。另一种意义即肾气,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都有密切的关系。肾气充足则精力充沛,以充实人之智力与技巧,其余脏腑也随之而旺盛。这就是武功家和养生家们重视养气蓄精的理由,以及拳术之道重视腰的根本原因之一。

  五脏在体内各有定位,称之为内五行;有诸于其内,必形之于其外,称为外五行,也就是五脏于身体外部所联属的部位,从外部的气色变化即可察知所属部位于某脏的旺衰情况。领顶脑骨均属肾,两耳也属肾,两唇、两腮都属脾,两鬓属肺,天庭是六阳之主位,荟萃五脏之精华的部位,是头面的主要位置,更不异于是一身的座督。印堂可以察知阴阳胃气的盛衰,天庭饱满,必须印堂明润;肾气充足自然显现于此,此为五脏之气通达于天庭的枢纽机要也。二目皆属肝,但要详细地分辨时,眼的上包属脾,下包属胃,大角是心经,小角属小肠,眼白属肺,黑珠属肝,瞳仁属肾,其实眼睛也是五脏六腑的精华所聚,而不只是单一的只属于肝脏的。鼻空属肺,两颐属肾,耳门前属胆经,耳后的高骨位置属肾。鼻位居面部中央,按五行来说,中央戌己土,土为万物生长之源,确实又是中气的主要关键,因为呼吸出入均由鼻过也。人中是气血会聚之处,上冲印堂,达于天庭,也是至关重要之处所。两唇下的位置是承浆穴,承浆穴之下称之为地阁,与额上的天庭是相对应的,恰如”相经”中所说的“天庭要饱满,地阁要方圆”即是大富大贵之人,此处属于肾经的位置。

 支撑头颅的脖颈,是五脏受纳精微的重要通道和途径,也是气血运行之总会,前为呼吸出入之道,即咽喉、气管、食道;后为肾气(即脊髓)升降的通道。肝气由此而左旋,脾气由此而右旋,此部更重要的是统督于周身精微收纳。两乳属肝,两肩属肺,两肘属肾,四肢属脾,两肩背膊都属于脾。然而两手十指则属心肝脾肺肾。膝盖和前胫都属于肾,脚跟则为肾的关要之处,丹经所云:“圣人呼吸以踵”。就是指肾主纳气而呼吸要归根。足底的涌泉穴即是肾经的要穴也。

  从这样看起来,全身各部所联属五脏的部位,大至可以概括为:凡是向外凸起的部位属心经,向内窝陷的部位属于肺经,肌肉少而骨浅露的部位属于肾经;关节处,有筋连络的位置均属于肝经,肌肉发达而厚的部位都属于脾经了。形意拳的五行拳即按此而法象取意,与内有五脏,外有五官皆与五行相配而成拳式,以心为五脏之君,心主全身血脉,心动血先行,血涌推气行,胜似火焰窜,心如火,猛如虎而为炮拳;肝为将军之官,藏全身之血,疏泄挥气焰,肝借心挥血,血调气汇泉,迎敌心肝合,血旺气推山,性如放箭而为崩拳;脾为土,能生万物,脾脏能统血,又把运化转,统血推真气,气宏能移山,故而力大无穷乃为横拳;肺主气,上通喉咙关,主司呼吸循,吐故纳新鲜,借血推气行,有心肝壮胆,气从喉咙出,呵声震破天,而又善轻灵之变化,锋如利刃而为劈拳;肾为先天本,主骨通脑间,又为精之海,精气推宗气,气流如闪电,肾动快如风,此传是真言,其形似闪如电快似风而为钻拳。此即是形意五行拳所联脏腑之用意了。至于所联属的经络,在练拳时凡是全身五脏六腑所归属的经络都会与动作相配合,气血循经络而运行的。这种意境,只有练习者自己有所体验而感之,而不是能用笔墨就可以表述得了的。

  至于五行相生相克,在技击上,劈拳打出定式之后,前手下扣后拳跟钻便成钻拳,接着后手平出即为崩,前手裹挑后拳平出便为炮,上边的手下落向内裹即为横。这就是五行相生,是五拳相互补充的关系。双方相搏时,劈可破崩,炮可破劈,钻可破炮,横可破钻,崩可破横,这便是五行相克,是五拳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只是为初学者指出的一条简便道路,用以作为技击入门的手段而已。由于初学者内气不顺,外形不合,浑身散乱无章,不得不绳之以规矩,通其气血,坚其体质,使之循序渐进,逐步得拳法之妙用。当练到一定程度后,便不可再死守这些规矩不放。其要在于内中一气流行,外形和顺自然,内外相合。到至善处,动作再不讲五拳,变化再不谈生克,而且坐卧行走,无处不是拳,或静或动,无处不能变。千招万式可归纳为一招一式,这就是论中的“五行百体,总为一元,四体三心,合为一气”了,然而,这个过程还是比较漫长的。

  

  要论六

  (原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此为六合。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右之与左者亦然。以及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亦系外合;心与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亦系内合,岂六合而已哉。然此特分而言之也。总之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行百骸一在其矣。

  (阐解)本论主旨在于阐述“六合”于拳术中的重要性。知五行必究六合,在练法上必须严格按照“六合”的要求去做,六合一体乃是形意拳的核心内容。

  “合”究竟是什么意思?所谓“合”,是指在运动时全身上下四肢百骸要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使全身各部动作的幅度、运动的快慢、发力的大小及方向、各肢体间的相对位置,都能恰到好处,没有过之与不及的情况。如此则自身才能平衡、稳定,转变灵活、敏捷,便于发力。首先要使“心与意合”,“心”与“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因义同而常通用,其同在于:“心”与“意”均反映人的心理活动,思维情况,精神状态。何故将此作重复之说要“合”呢?似有多余之慨!其实不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具有与现代生理学并不相同的极为丰富的内涵,孟子云:“心之官则思”。“心”是人思维的场所,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而不仅仅是人体的生理器官。意者,志也。《灵枢经》云:“心之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所以,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心”是心理活动的前导、先锋,是引发“意”的号角及命令;“意”是执行“心”所命令的士兵,是“心”动之表现,是心理活动之表现,是心理活动的结果;心有所感,意必随之。心与意必须统一,否则指挥不灵(心与意不合),手脚失控,耳目失聪。这就是心与意要合的道理。心与意合了,则意还得与气合。所谓的“气”,按祖国医学来说有两种含义:其一指呼吸之气与水谷之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二是指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由于气在人体分布的部位以及作用的不同,所以又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和脏腑之气的分别,但统称为“正气”,能推动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并能温煦脏腑器官筋骨肌肤,营养全身,固涩精血,护卫体表,抗御外邪。然而,拳术之道是有感可触的,运炼之“气”首先就是调节呼吸之气,用意念去作下意识的指导和控制呼吸的运用而产生出功力来。如果意念与呼吸不相协调,气不受意的驱使,这便不能成为功夫。所以,意与气必须相合。意与气合时,则气又须与力合,气与力是相表里的关系,即气运行在体内,而在外则表现为力。因此,若有气无力,则气无法得到运行和表现。而若没有气,力则无从产生。人在惊慌意乱气散时,其力无以致用,表现得手足无措。所以,气必须与力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三者之合即称之为内三合。内三合里是以心与意为主体的,其它则是与心的有机结合。

  内动为外动之源,外动为内动之效。内动必须通过外动之体现,方能成其拳术合道、体用合一。拳谚云:“有内无外不成拳,有外无内难成术”,这说明一个道理就是有内三合,必然就有外三合。心意相合主宰着气的运行,气的运行表现为力,而力须靠身体四肢的运动来表现,也就是说内三合必须要与外三合相结合,做到内外相合。外三合的关键是达到肢体的上下相合,协调动作,即势整。同时也只有做到了劲整,才能保持势整。所谓外三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里,手与脚合是主导,手脚往哪里,肘、肩、膝、胯都要主动自然随行。动作一出,须手脚合一。手一伸,肩催肘、肘催手;脚一进,胯催膝、膝催脚;手与脚、肘与膝、肩与胯,相互对应,相互依存。形意拳诀有云:“手一动,脚即随之,肩一动,胯即随之。肘一动,膝即随之”,“心意一动,手足相应,肩胯相合,肘膝相随,周身之气不运自运,不聚自聚,内外如一,成其六合”。“虽云六合,实则内外相合。虽云内外相合,实则阴阳相合”。内三合与外三合之和,总称为六合。

  拳谚曰:“外不顺,内不合”,外形动作的流畅、顺达,各部分的协调统一是实现内部合一的前题和保证。所以,“六合”中首先要求外部三合,后讲究内部三合;“外三合”是基础,“内三合”是提高,但“外三合”的肢体动作和谐、合拍,非“心志”不能实现,非“气息”不能充实,非“劲力”不能完成;故“外三合”是“内三合”指导下的“外三合”,“内三合”是“外三合”表现出的“内三合”;通俗地讲,即“外三合”的过程中充满了“内三合”,它是以“内三合”作为条件,没有心意指导,没有气血供能,没有劲力体现,是木偶的运动;而心意气力不和的运动,亦非人体运动完美阶段。反过来,“内三合”又依赖于“外三合”,它是以“外三合”而体现。没有“外三合”的动作基础,“内三合”则空无根基。内外“六合”的结果是“全身如一”,势呈整体运动,拳示整劲。

  然而,初习拳者总有些疑问,认为形意拳除了这六合之外,尚有左手与右脚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右手与左脚相合、右肘与左膝相合、右肩与左胯相合,难道就不叫外合吗?尚且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这不也是外合吗?又如心与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难道说这不能叫内合吗?这样一算,岂止六合,六百合也不为过。这样说起来“六合”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又何必非要将一个整体的人划分成零散后又要求它们逐一相合,这不是多余吗?其实不然,万事万物总有个前因后果,拳术本来就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不仅要在理论上去探求,更需要身体力行,从不会到精熟,从不自然而达到自然的一门学问和技术。对于“六合”之法,初看起来十分复杂,一时难以明白,细心研究时,便知其归根结底只为整体归一,构成形神俱妙,达到周身通灵的高超境界。

  要说“合”,它本是人先天的本能,与生俱来,并非什么新奇的学问。例如:人走路时,向前迈左脚时便自然向后甩左手;两臂前推时,两脚自然后蹬;两臂后拉时,则身体后仰,双脚前蹬;臀向后坠时则上体向前俯;举手时肺部自然吸气,落手时肺部自然呼气,蓄劲时吸气,发劲时呼气等等。总而言之,人在运动时,根据先天本能,总是把自己自然而然地放在最平稳的状态,作出最适合于当时运动情况的姿势。所以,“合”乃是自然的合,全面的合,包括内外、上下、左右、前后等相合,决不只是六合而已。然而,形意拳术所设立“六合”乃是为初学者设立的教范而已,“六合”是基础,做到了“六合为一”时,全身上下则处处相合,一枝动而百枝随。没有“六合”为基础,就谈不上其它的“合”,更达不到形意一体内外合一境界。初学拳者,由于动作生疏,精神紧张,别别扭扭的,这时候反而失去了他本身先天自然的“合”字,为了达到“拳打自然”,必须以“六合”作指导,按每一拳式要求,按部就班,规规矩矩地练,一势及格再练另一势。每一举动,先要自己衡量是否合乎要求?稍有不合,即须改正。如此一步步练下去,自可少走弯路。随着功夫渐进,久而久之,自然顺随合拍,达到内外三合,拳势也越打越自然,浑身内外上下协调一致,互相补充而毫不散乱,周身一体而一气贯通,此时可谓六合俱备了。做到内外合一,全身一动无有不合,也就达到了一动而无有不动,一合而无有不合,周身内外上下合为一体,五官百骸悉用其中的境地。这样,不但在技击上达到内外一体之妙用,而且具有调和脏腑气血健体之功用,这也就是形意拳的“六合”之直谛矣!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什么是真正的意拳
·形意拳《九要论》阐幽录
·心意拳的找劲与发力练习
·戴氏心意拳步法纵横谈
·覃家嫡传铁掌劲功一击必杀术
·腿功杀伤力太大 王行正只用过三次
·形意巨擘布学宽解读古代养生术秘本
·两头枪(双头蛇)(二路图解)
·古传形意拳的实战训练
·关外内家原创)形意拳三体式初学要点
·洪家铁线拳/沙 桐
·从心意拳与绵拳的关系说开去/张源侠
·子午门大力阴阳功内功
·大成拳之秘站桩入门的核心意念/钱弘
·卢氏结构入门法要述真
·尚派形意拳之三体式与鹰捉
·走出形意拳史的误区
·太极螳螂门真传大枪
·心意拳的枪劲和闪劲
·意拳简介
·关外内家原创)形意拳三体式初学要点
·意拳散手训练原理综述/谢永广 牛英群
·《形意拳术抉微》/刘殿琛
·尚派形意拳之三体式与鹰捉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