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武术入奥目的目光短浅
·武术背后的江湖
·门户之见摧毁中国功夫/袁康
·足球与武术
·精武释义
·让我们共同守住中华民族的根
·古树开新花/乔 熛 乔晓芸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文化丛谈> 正文
论武德重塑之急需以及对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意义
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作者:于均刚 徐伟军 点击: 发布时间:2009-10-23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1.山东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系,山东 日照 276826;2.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摘 要: 通过阐释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对武术领域中武德下堕和“德艺双馨"之 一体格局被拆分的局面进行的批评,提出了重塑武德的途径以及武德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积 极反馈作用。
  关键词:道德;武德;传统文化;格式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09)02-0051-03
  
  On the Urgent of Reshaping Morality of Wushu and Its Significanc e on Present Social Morality Construction
  YU Jun?gang?1, XU Wei?jun?2
  (1.Shan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Rizhao 27682 6,Shandong China; 2.School of Wushu,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 a)
  Abstract: The paper criticizes the decay of morality of Wushu and double develop ment on morality and art thought claiming the significance of morality in Chines 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path to reshape morality of Wushu and th e positive feedback of morality of Wushu to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ety.
  Key words: morality; morality of Wushu; traditional culture; style
  
  1 中国文化中的道尊德贵
  
  在中国文化绵延数千年的历史中,一直对道尊德贵推崇有加,“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 ,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按照中国传统的文化思维,道和德是大自然意志及 其规律的表现。道德是民族国家的真实文化背景,是名数之学的安顿之所,是一种比科 学知识更具有纲维性的圣贤之学,它优先于科学知识。中国文化中“五德”仁、义、 礼、智、信是有源之水,数千年以来浸润到社会中方方面面,其中,武学领域体现的 尤为明显。如马明达先生所言:“武德是武术的优良传统,是武术文化中最值得珍惜的东西 ,武术高于体育的地方就是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人文教化功能, 只有正气才是武术家必不可少的元气”,凡习武者,无论就时间的长河纵向延续,还是就门 派的横向展开,无不强调和重视武德,览各门各派的拳谱、家法,第一便要阐明“德”, 并规定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强调“学拳宜以德为先,凡事恭敬谦逊,不与人争,方为正人 君子”。技不轻传,“可传之人不传,失人;不可传之人而传,失剑。如认人不真,宁失人 不失剑”(《昆吾剑箴言》,词语句中,“剑”可理解为“德”)习武终生,无不以“德 艺双馨”为追求目标和宗旨,武德便是这个一脉流转的“元气”。武学之承载主体在习练武 术的过程中,把这种恍恍惚惚的“格式”予以了最大限度的体贴和认知,用文字和语言把她 归类整理,指引着武林后学着不断的向“德之领域”贴近并影响着其它社会人群。
  
  2 武德于当今社会之异变及溃败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以及文化的开放,现在文人多以西方人文理念为重,为首出,为唯一标 准,导致民族本土文化支离歧出,以致于逐流而忘本,致使道德日益隐晦和辽远,中国社会 中固有良好道德传统遭遇流失,导致祸患日增,并影响到武林界。
  自改革开放以后,计划体制被打破,“竞技武术”一枝独秀的局面不再,蛰伏在民间的拳术 以及健身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有的是一脉流传下来的,如陈式太极拳、八极拳、梅花桩 以及螳螂拳等;但是更多的是一些“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伪武学组织也“忽如一夜东 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冒出水面。如,20世纪80年代掀起气功热,小术小道一时气焰 熏天,“法轮功”祸患亦趁机爆发,至今余孽不息,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一些团体 模仿日本文化,纷纷冠之以道的名字,如极拳道[4]、残道、击拳道、散手道、静 拳道[5]以及轨迹拳、先天太极拳、无极拳、卢氏结构等等不一而足,玩弄文字, 对道艺体系的冲击和破坏较“竞技武术”有过之而不及。
  本来武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诱导,其承载主体自发的、自觉的由追求技击 的目标跃变成一个求道之过程。其间注重内外兼修,文武兼备,打通了道术之间的一隔(如 同窗纸),由匹夫之勇的技击术,跃变为庖丁解牛式的技艺,渐由术入道,道以术而彰显, 术依道而生发。技击术虽然仍是道艺之核心,但是层次由深变浅,并总由道之统摄下与表演 术、健身术圆融一体,从而三者关系变为平行、平等,同时显豁,从道的位势来看,并无先 后,上下尊卑以及厚此薄彼之关系(譬如太阳一出,天下皆亮。相反,如果求道不彻底,即 没有越变成功为道艺的武艺则如持灯笼夜行,惟所及者一小光晕,或见技击,或见健身,或 见表演,不能同时彰显,此皆非成熟之道艺)。故今天成熟之道艺体系中,如太极拳、八卦 掌、形意拳皆有道德自然流淌之表现,其本身经过万千遍的锤炼,特别经过孙禄堂先生做“ 三拳归一”整理,道术之间的脉络清晰可见,在武学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如同大文化体系中的 儒释道三家文化。仅从文字上解释,太极拳、八卦掌、以及形意拳寓意可谓是充执厥中的典 范,任何物事不可能圆满无缺[6],对于名字而言,亦要遵循盛极而衰的道理,这 同儒释道三家文化对待最终本体的态度是一致的,对于无极只能触摸和融合而不能掌控,所 以太极拳不能叫“无极拳”,也不能叫“太极道”,八卦掌不能称呼“易掌”,形意拳不能叫“意拳” 等。因为道、无极、易、“意”等终极本体是变化的,世间一切,包括拳术是它的迹象而已 ,它们只是道的载体,但不是道。一旦被冠以道的名字,就已经把道当作机械不变的器具看 待,是为执著实像。在日本,把道泛化,任意把道冠在茶艺、武艺之中,这是把道的僵化, 所以日本只是搬袭中国大陆的文化,而不能有所突破(技术除外),今天武林界的新秀不明 此理,邯郸学步,模仿这种僵化模式,对于武学领域而言,这不是进步,而是在下陷。
  道既然变得晦涩不明,德必然日益下坠,武术领域中德艺双馨之一体格局已经在理论领域和 实践领域被拆解开来。武术的本质固然在于技击,但是,凡入门第一戒,便是不能恃技凌人 ,“功夫愈练愈炉火纯青,愈练愈能使人有涵养”[7],慢慢趋向于“不射止射” 之境界。按 照武林固有规矩,好勇斗狠之辈是被排斥在武林界之外的[8],今天的在武术界的 选材恰恰相 反。在西方理念下的散手运动,如同拳击,培养的是一种外向之好勇嗜斗的性格和精神,惟 技击是求,故收摄不住自己的内心世界,做出些违规乱纪,败坏道德的事情。 “自从著名 武术散手运动员乔立夫、王剑以杀人罪被枪决以来,大大小小的武术人参与的刑事案件,一 次又一次为我们武术界敲响了警钟。如2000年伊始一审完结并于同年3月10日正式执行的震 惊全国的河南商丘‘买凶杀人案’,其中扮演‘杀手’的是郑州市个体武术教练徐化昂,在 本案中扮演‘代理人’角色的张德建是河南省某校散手教练。同年3月24日曾获海南省散手 冠军的覃慈伯又制造了深圳市‘奥海停车场凶杀案’。类似这样武术人以身试法的案件还有 很多,再如河南省登封市舞厅小姐集体遭强暴案、还有深圳火车站‘9•15’特大抢劫案、 发生在2003年3月北京张超勒索案等等,令人触目惊心! 今天,武术运动员(特别是散手运动 员)参与犯罪,甚至与黑社会挂钩的恶性事件越来越多”。[9]

3 今时武德研究领域亟需整理
  
  因为对西方文化的盲从,所以造成对中国文化领域中“德”的不同理解,故在今天的武术研 究领域,对于“武德”的延续、重振和废弃引起了广大学者的讨论和争议。以至于程大力先 生认为“中华武德是一个特殊历史范畴,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严格来说己成为过去,在 比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正常时期拥有更完备、更纯粹的法制的今天,武德根本不适应于今天的 社会,并把散打界种种暴力和违法乱纪现象归咎于武德的滥觞[10],这种下陷是把 武学中的德 当作与西方文化中伦理道德来研究和阐述。然,西方文化中伦理道德一层并非东方文化中德 之本源,而是对应于德生发出的第二层意义。即,西方伦理道德层面的内容只是对应于中国 文化中“德”在人世社会中显豁出五德,即“仁、义、礼、智、信”,非是道德之本源[11], 隶属于斯宾诺莎所谓“炽情”范围[12]。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在他的《 中国近况》 的序言中说:“我们从前谁也不信,在这世界上还有比我们伦理更完善,立身处世之道更进 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从东方的中国,竟使我们觉醒了”。可见中国社会之伦理道德有自己独 特的体系,且不落后发达国家。今天的学者不明先天与后天之区别,远离贤哲之教诲“中国 文化之重在要人先直下承担此具体的直接经验的世界,而肯定其中所表现之自然事物,与人 生人文之价值下手”[13],而渐渐堕入“炽情”一域而不能自拔。
  亦有学者认为“武术本不具备涵养道德的功能,而是由于以儒家思想为主线的传统道德的长 期规范与指导,使传统武术在事实上具备了我们后来一直引以为荣的修养功能。以儒家思想 为主线的传统道德对武术技击的规范与指导,确立了习武者的价值理性,但却不是对工具理 性的重新改造。就传统武术技击的历史信念而言,诡道即工具理性,是本然的;圣道即价值 理性,是超然的。传统武术技击要求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高深的功夫 与伟大的人格的完美统一。我们必须谨防诡道对圣道的僭越而使价值理性成为工具理性的附 庸,确保圣道对诡道的水久统制,同时又必须严格界分道德与规则的实践领域”[14]。显然, 此论述中,武学之“德”和“艺”分别由“圣道”和“诡道”主导和控制,是两条主线。此 德艺分离的论述和理解,正是梁漱溟先生所反对。梁先生在论及道德(即德)时说,普通人 对于道德容易误会是拘谨的、枯燥无趣味、格外的或较高远的,仿佛是日常生活之外的一件 事情,如梁任公、胡适之喜欢用小我大我的话,以为人生的价值要在大我上求,好像必须把 “我”扩大,才可把道德收进来。其实,我不须扩大,宇宙只是一个我,只有在我们精神往 下陷落时,宇宙才与我分开。如果我们的精神不断向上奋进,生命与宇宙通而为一,实在分 不开内外,分不开人家与我。对于德,对内而言,我不能分割,对外而言,道与德不能分离 [15]。对于武学领域,德和艺互为阴阳虚实,两者之间为一体两面关系,是互融的 ,不能分离,不能用西方二元的思想拆分。
  “感性与知性所搅揉而扭曲的人生与宇宙不是人生与宇宙的本来面目。这是人生与宇宙的僵 滞,人陷于此僵滞而认为是真实,忘其本来面目久矣”[16]。在今天在武林界所表 现出的武德 ,特别是文字研究领域,是德之末,是德之流,而非德之源,非是武林界所推崇的德艺双馨 之德。对于武学而言,形成今天乌烟瘴气的局面,不是对西方文化理念吸收的不够,恰恰相 反,因为西方文化的浸染,对固有的、长期自然形成的东方之传统造成冲击和破坏,师道尊 严丧失,“盗亦有道”,在没有行规约束下,异端突起。打着武学旗号进行招摇撞骗的风气 已经在社会上形成相当的规模,东风和西风之争日甚。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和实践,这种现 象的泛滥如果不及时予以引导和制止,由此导致武术管理中心工作的被动和对武学正统造成 的冲击,难免如“法轮功余孽”一般。“病来如山倒”,而“养病如抽丝”,这绝非危言耸 听,包括民间武学嫡传派系的崛起等等,甚至单个拳种或派系自发形成国际联合会,这将是 武术管理中心即将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而这类问题的解决,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摒 弃意识形态方面对真我文化的束缚(犹如行政界的党政分离),打破武林界二元制的现象, 进行疏浚而非堵塞,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倡导武学真谛的回归,让德艺双馨者掌控武 学之命脉,以不至于流于歧途,“武术”到今天的这个境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武学 的命脉不能由德艺双馨者把握和掌控是一个重要原因。
  
  4 重塑武德的重要途径
  
  在武学的道艺领域,因为道与艺之间的圆融无隔,道由艺彰,艺由道生,这是作为武学成熟 的客体而言,从承载主体的视角看去,“道之在我谓之德”,“德”则是承载主体徜徉道和 术之间的一条桥梁,“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习拳之人首先是通过一技之能而体悟到了这 一桥梁,反过来通过这个桥梁丰富了已有的技艺,使技艺由单一走向完备,通身弥漫和发 散道之气息。
  从物质的社会反向观去,德是这样一件物事,它不能自生,自存,需依附在道之本体上;它 也不能自显,需借助人于世俗社会显豁。同样效果,假设在一德的世界中,向下(指向外生 发)望去人也不能自生[17],也不能直接达道,须借助德触摸道之领域,所以,如 果 世界上没有“我”,便没有德之彰;同样,如果在道之本垒没有德,便没有“我”之生。
  具体到道艺领域,艺由道生的途径为:
  道(为一纯虚存在之客体)→德(为一格式)→人(亦主亦客,亦实亦虚)→艺(客观显豁 )。
  可见,艺是德由“我”生发和放大出来的,所以艺和德之间,艺和道之间并非完全如数学上 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这是因为当中“我”的存在,假设没有“我”,由道,德直接到艺, 则由艺显现的道是真道,由道生发的艺是真艺。然而在现实中,这不可能,因为“我”是存 在的,而且必须经过“我”这个桥梁,道和艺才能衔接。但是,缘何凡东方成熟的物事皆散 发出极大的道德气息,原因在于忘我,忘我是一种真实的境界,忘我程度之深浅决定了艺透 射道德的百分度。在武学领域中能真正做到德艺双馨者,首先在于忘我。如果彻底的忘我, 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不二,则所生发出的艺便是100%的道之映射集粹。这个集粹除生发主体 以外,旁观者也可以感受到,但是感受到的这个集粹仅仅是道德一个映射,一个表象,譬如 我们通过音像资料观察某一花朵,只见其颜色,但是不能嗅到其香,不能触摸其娇翠欲滴之 质地。作为后学而言,如果欲一睹庐山真面目,还是要亲自去体验,走一个按图索骥的反向 路子,按佛家讲为倒果为因的路子,此一往返过程即是知行一体,即:
  艺(客观,经过主观创造和生发的客观存在)→人(亦主亦客,亦实亦虚)→德(为一格式 )→道(为一纯虚存在之“客体”)。
  其中的难点在于如果触摸到道之本体,这个反向实践的我也必须经过一个忘我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谨小慎微,需要到达彼岸者的指引。“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老师 首要的目的在于传道,此是武学一脉尊师真正的目的——重道。中华武术所以源远流长之原 因恐怕不在于她外在绚烂多姿的技法,而是在于借助于这技法人们能够触摸到道和德的真实 面目。综以上论述,加强道艺之熏陶,在道艺交融的过程中,德自然会流露和呈现,因为其与上位 文化领域的共通性,这不仅有助于挽救武林界之混乱不堪的局面,而且对于其它文化领域亦 大有裨益。
  
  5 论重塑武德对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意义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修德水平高的,一切都因循自然,正合乎道的本来状态,所以不执著於德,而自然合於德 ,而水平低的,却念念不忘於德,执著於德,总想从形式上去求德,反而没有获得德的真正 要义,而“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 ”,故呈现出支离歧出的德之外象。今天的东方和西方,法制越来越健全的同时,德却日益 下陷和沦丧,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韩非子在论治国之道时言:“治国之道,所养有二,一 曰养德,一曰养力。养德者,养名高之人,以示能敬贤,养力者,养气力之士,以明能用兵 。此所谓文武张设,德力(俱)足者也”,为了制止因为物欲泛滥而导致的道德下堕这一局 面,主席胡锦涛在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八荣八耻”,以辅佐法律制度不能探 及的领域,这是英明之举措,道德与法制是一体两面,本不可拆分,法制固然需要完善,但 道德也不能荒废,如上述祸患,其萌芽之初或者隐藏的动机是很难用法制来制止或苛求的, 惟自己加强道德修养,“一日三省乎吾身”,方可避免陷入蛊惑中。
  当今国家所亟需,不仅仅在科学界培养巨人,而更重要的是要培植高深修养的大家,并以此 引导大众向人生之真谛回归。“事或可以德怀或可以力摧,外以德自主,内以力自备”[18], 对于今天的台海现状以及国际敌对势力,笔者认为,除了加强军备之力外,更尤修德,“故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韩非所论“德和力”在时代的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而道艺 是实现“德与力”俱备的最佳途径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立德之本。而武术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为与 其上位文化的共同性,武术文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封闭性,所以这一文化体系在当今社会 并没有被世俗所沾染、所侵蚀,也可以说世俗化不彻底;其次,从主体而言,作为文化的自 觉传承者和弘扬者,首要的任务是通过技术的实修,自己先觉醒,与大道彻合,如《黄帝内 经》言“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 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 功,形体不弊,精神不散。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以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 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19],自从武术文化彰显以来,在武林界每每有洞彻 觉悟者,达 到了精神和躯体的和谐一统,在不违背上古真人主旨的情况下,他们把道向下、向外生发, 显豁于社会和人世间,调和自然文化和世俗文化之间的关系。
  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论离凡世之得道人谓:“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业。身如藕根, 心似莲花,根在泥而花在虚空矣。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矣。今之人欲永不死而离凡 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20],也就是说,白日飞升是不可能的。我们谨防李洪志 之流把“有 为法”做成了“真实法”,从而虚构他的“佛界”,以无为为搬运,以有为为空寂,颠倒先 天无形无象之真与后天有形有象之物,以一盲而引众盲,把圣人度世之婆心尽数埋没[ 21],故 我们应提倡武林正宗,以贤德之士为楷模,因他们而道彰则德显,德显而道笃,常以此为根 本,则德不致于流于表象,而中国文化将永放光彩。
  
  参考文献:
  [1] 吴清源.中的精神[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217.
  [2] 牟宗三.现象与物自身,间接引自,颜炳罡著.牟宗三学术思想评传[M].北京:北京国 书馆出版社,1998:222.
  [3] 宋徽宗.御注西升经序.中说:“万物莫不由之谓之道,道之在我谓之德。道德,人所 固有也。”.
  [4] 王双忠.极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5] 杨允敬.我关于静拳道的观点,武魂,2006,1.
  [6] 马明达.说剑从稿[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
  [7] 李仲轩口述,刘皓峰整理.逝去的武林[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8] 杜舒书.武术人文精神论释—中国当代武德的失范与构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4,6.
  [9] 程大力.“武德”是一个历史范畴——兼沦“武德”在现代武术界提倡之不合时宜[ J].体育文史,2000(3).
  [10] 罗素.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刷馆,2004:99.
  [11] 唐君毅.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93.
  [12] 乔凤杰.本然与超然——论传统武术技击的诡道与圣道[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 05,9.
  [13] 梁漱溟.梁漱溟文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14] 王洪图,主编.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 04.
  [15] 白如祥,编辑.王重阳集[M].齐鲁书社,2005:279.
  [16] [清]素朴散人 悟元子.易理阐真[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4:5.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武术背后的江湖
·门户之见摧毁中国功夫/袁康就
·关于阴阳五行学的问答/张 睿 刘玉珍
·缅怀先人不能编造历史/郭贵增
·武术入门讲座(一)至(九)
·邓小平题词的由来
·武术入门讲座(一)至(九)
·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20部经典动作片
·少林寺易筋经:总义――真实原文
·问君三语为谁开――评金庸武侠小说的
·谈中国武术与文化
·太极阴阳鱼 太极两仪图 阴阳之气的动
·析中华武术之民族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武术的发展现状及战略/李应臭
·八极拳文化与理论研究之——八极拳与
·现代武术的三次革命/洪浩
·推广武术就是推广中国文化
·改革开放30年武术教育热点透视
·武术文化的整体构成/郭玉成
·谈谈中华武学成功发展的大方向/成 
·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
·武术发展的文化选择/谢荣华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