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默认搜索
仅搜索标题
代言人、技术顾问
-武世俊
大师
最新文章
·
武术入奥目的目光短浅
·
武术背后的江湖
·
门户之见摧毁中国功夫/袁康
·
足球与武术
·
精武释义
·
让我们共同守住中华民族的根
·
古树开新花/乔 熛 乔晓芸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
天下武林
>
武学研究
>
文化丛谈
> 正文
大道至简,闲说功夫/陈平秋
来源: 作者:陈平秋 点击: 发布时间:2008-09-05 双击鼠标滚 字体:[
大
中
小
]
俗话说,真传几句话,假传万卷书。意思是,真正的武功,其核心内容是非常简单的,任何艺术都是这样吧,在丰富而复杂的教学体系中未必能得到多少真正的有价值的东西,反而倒是在极其少的指点下却能悟出真理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代大师。
小时候,在看过的书中,一位科学家说过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要想得到永久的实在的东西,范围须力求其小,研究须力求其精,这是成功的秘诀。
我想“至简”一方面说的是形式的简单,这是入门阶段:另一方面是指有悟性的人会在很少的、甚至是在偶然的信息中得到真正的收获。如艺术大师们,他们会在万事万物中得到关于艺术的启迪,这是深造的阶段了。
说到中国武术,人们都爱用博大精深四个字,让人自然会联想到流传下来的数万套拳法,联想到浩如烟海的武术著作,但那其中又有多少真正的金子呢?我们也许会有这样的经验论:即一种拳术在开始时是真的,形式是非常简单的,到了后来,人们对它开始进行演绎,把它展开为一门丰富而复杂的学问之后,这门拳术就逐渐地消亡了,没有了什么实际的、实战的价值。
历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是最简单的,就是所谓的“至简”,拳击很简单,所以就容易入门和掌握,但即使是多年练习拳击的人,也不能说他真正地掌握了这门功夫,把它研究透了。不敢说吧?中国人学习拳击几十年了,有哪一个中国教练敢说他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了?不敢。谁敢说至简就是简单?
说到“至简”,我想起了一件往事:余拳高手余建华和余德泉有一年在大足县龙水湖边的一个小村庄里认识了一对十七八岁的堂兄弟。两人都长得虎头虎脑,他们的家长说是希望得到武术方面的指点,我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余建华从来不轻易传授真东西。何况这样的一面之交。再说,今后再见的机会相当少,学武术怎么可能?没有想到余建华听了对方的要求后,童心未泯,居然起了一个奇怪的念头,突然提出要和德泉每人教一个。时间十分钟,马上进行较量。大家都说好。我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教法,想知道他们到底要干什么。这一场较量就这样决定了,由我记录时间。
于是他们就分开两处开始进行紧张的训练,我当然也好奇,因为我实在想不出以他们两个人如此广博的武学,在短短的十分钟内如何指导两个从来没有练过功夫的人。我一边记录时间,一边两面都看。先看德泉的,原来他教的是“五花炮捶”,在川、康一带藏族地区非常流行,不禁暗暗叫绝。的确,没有比它更容易掌握的拳术了,只有五个动作,严格说来只有三种简单的合手用力的手法,步法则和走路差不多。动作要领极其简单。我又去看建华指导的那位,我极想知道在这样的极短的时间里,精通差不多所有门派功夫的建华会传授什么绝技,我早就听说过余拳中最高的境界是“疯魔拳”,可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以我当时的武术基础,只能把这种拳理解为某些绝招而已,现在看来,估计是达到的某种境界,而不可能仅仅是某些动作的变化。所以当时我想,说不定会有希望看到真正的“疯魔拳”,可是,等我到那边,才看到他传授的却也是“五花炮捶”,只不过,德泉讲了三种用法,而建华只讲了一种用法——砸捶,他的方法更是绝了,因为,在五花炮捶的三种用法中,只有砸捶是几乎没有什么技巧的。
十分钟很快就到了。于是,两个小伙子开始较量,他们都按照指导所提的要求,只攻不守,因为,进攻最不需要所谓的技术,一个从来就没有打过架的人也会进攻对手的。双方很快就扭打在一起。开始还不相上下,后来,建华指导的那位终于占了上风,看来,在沉重的砸捶面前,谁都不可能支持得太久。
我想,两个“教练”都明白在武术指导中“简”的原则,而建华的“简之又简”,当然略胜一筹。
我后来没有再见过那两位可爱的小伙子,但如果他们有悟性,能从这短短的十多分钟里有所感悟的话,将来他们练习武术,应该会走正确方向了。
说到五花炮捶,以前德泉教我的时候,我并不在意,因为,在我看来,它的打法实在过于简单,对于我们这样学习了多年武术、接触了众多门派的人来说,似乎层次太浅了一点,我当年曾经拒绝学习拳击,也不学形意拳,也是因为动作太简单,没有什么难度,后来才改变了这种偏见。五花炮捶呢,却是因一件事的发生才彻底改变了我对它的看法。
1983年,我在康定中考阅卷时结识了一位姓常的老师,他是泸定县人,也爱好武术,大家一说即合,当晚就动手切磋。我和他切磋时德泉也在场,我们一交手,我就被他的进攻打乱了节奏,接连退了四五步。他的手法和身法有点复杂,出手飞快,又似曾相识,我没能很快适应,虽然没有打到身上,但已经处于下风,德泉在旁边点了一句:炮捶!我突然明白过来,其实他打的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梅丝拳,只不过变化更加复杂一点罢了。我一咬牙,在中路接连三个炮捶,最后一招挑捶,加上他在败退,打得他腾空而起,撞在背后两米多远的墙上,他大声叫着,不打了,你一定要把这一招传给我。我答应着,不知为什么心里一动,居然没有舍得教他,竟然用了另一招苏派的变步滚肘敷衍过去了,真有点对不起人家的诚意。他后来又找过我几次,我有点后悔,但撒谎已经在先。不好意思把真的说出来,所以到最后我们分手时,我仍然没有机会传他,后来才知道,他的师傅是解放前泸定县里有名的大盗,的确是学的梅丝拳。
德泉教过我梅丝拳,我们对它总的评价是:一、打法太阴毒,不宜乱教,出手就是专门打人家的面门和下身,他的一个小师弟个子小小的,只有一米六五左右,却在火车站候车室里用暗腿打断了一个想要教训他的、个子超过一米八的大汉的小腿。二、要破这拳并不难,只要能稳稳地控制中路就行,即形意拳的“脚踏中门抢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虽然梅丝拳专门抢两边,但对真正凌厉的中路攻势,却真的无可奈何。所以,像炮捶这样简单而且连贯的中路反攻就成了它的克星。
五花炮捶呢,我也曾经对它再次地质疑过,它似乎只适合于比较复杂的群斗和对付功夫不怎么样的对手,但我不能否认它在防身方面的价值,我的小儿子今年11岁,心血来潮了,想学武功,我不希望他费太多的时间练功,于是,就传他五花炮捶,练好了,对付一般几个人应该够了。炮捶就这么简单,聪明人也许只要一分钟就学会,但要说到精通,就像围棋,一辈子也许都是不够的。
其实练五花炮捶有点像站桩,到了不同的阶段,就会有不同的手法、身法和步法方面的感悟。特别是要达到身手步法合一,用力时没有一定的方向,这样的层次,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到的。应感而发,在任何武术的领域里都应该是相当高的境界了。
我对武术的理解其实相当简单,表面的肌肉力量并不太重要,不必死练气力。人都天生具备了足够强的杀伤力,只要通过正确的训练把它挖掘出来就行了。自卫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才是真正武术的核心目标。前不久,一位学截拳道的朋友同我讲起李小龙的功夫,我说,我最佩服的人中他算一个。我最佩服他的叛逆和创新精神,也练过一段时间截拳道,但如果叫我从头开始,我不会选择练截拳道。他问为什么,不是许多国家的特种部队都把它作为格斗课的首选,认为它见效最快,实战能力最强吗?我说是的,但我不会选,因为截拳道在我看来有两个缺点,一是和泰国拳一样,不利于健康,泰国拳手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李小龙本人也是,寿命远远低于正常人。这说明过分挖掘人的体能,对人的健康并没有什么好处,包括许多的体育项目,为了金牌,付出了过多的健康的代价其实并不是体育的真谛。二是它仅仅适合于个对个的决斗和较量,并不适合在我们生活中最多的群斗、最有实用价值的生死搏斗。他爱用高腿,不爱用肘,在人多的场合肯定会给自己带来致命的危险,打擂台用它可以,但真正的自卫用它就不太好。他问,你练什么?我说,我的不如他的好。我的功夫也肯定不如他,但我们走的不是一条路,不是一个目标。他的目标是进攻,打败敌人,不惜一切手段:我的目标是自卫,保护自己,也追求身体的健康。
进攻是最容易掌握的,因为在进攻中。经过训练的人用的是本能的速度或者是接近了本能和自然的速度,力量也容易掌握,自卫就要难得多了,因为自卫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对手的速度和力量,用的是相对来说慢了几倍的反应速度。所以,几乎所有的世界上有名的格斗专家们都特别强调进攻的重要性,有的甚至干脆对他的学生说:让对手抢先进攻无异于自杀!但他们也不能不承认,防守和反击的能力,才是格斗的最高层次,也是最难的阶段。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件往事:我在其他的文章里说过,我从来没有授徒。是指我没有过正式的教武术的经历,只偶尔为朋友的武馆临时训练一些打擂台的学生,他馆里有二百多枚擂台奖牌,从全国到地方。金银铜都不少,他的一些学生也破格被录取为特警队员,有的是体育院校的尖子,但我并不认为这就是真正的武术,对教拳提不起兴趣来。
也许我这样说并不准确,因为我也曾经有过一次不太成功的教武功的经历,那次给我的感触太多,有时甚至我觉得自己根本不知道怎样教拳,掌握不了某些重要的分寸,所以,直到今天,我都再也没有了传授武术的心情。
1994年,我准备照顾家庭,要调离一个学校,那里有几个学生和我关系不错,有了一定的感情吧,所以我就心血来潮,想传给他们一点防身的技能。想把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礼物,给他们留一点纪念。
听说我要教他们武功,他们都感到意外和惊喜,因为在我的生活圈子里,根本没有人知道我会武功。于是我们就凑钱买了拳套,自制了简单的护具和沙袋。我就利用学校的体育保管室,开始了对他们的训练。由于时间少,我不教专门的拳打脚踢,只针对体能,特别是力量和速度进行强化训练,技术呢,只教简单的防守反击。因为,我只希望他们在将来能有自卫的能力就行了。不同的体形和身体素质的人,我教不同的动作,只练了三天动作,就练习对打了。我希望通过对打来强化动作要领和要求。我这样免费教了近四个星期,共指导了八至十节课吧,但却因为一件事情而被迫中断。
有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姓杨,中途找到我要求学习,我看他还不错,态度也坚决和诚恳,就答应了他,指导了他两次,每次一小时左右,教了一个动作,是专门为他这样的小个子设计的一个苏派防守反击动作,当时只是因为这动作我和哥哥都曾经多次用于实战,效果好,后来我学过形意拳,才知道是形意的龙形实用中的一个变化。他在我这里每次都练得很认真和刻苦,然后回去再练。我没有安排他练对打,只要求他至少练一百次动作,简单喂了几次招,让他体会实战状态。没有想到偏偏就在他身上出事了。他在平时上课的课堂上和一位老师起了冲突,那老师爱出手,比他高了整整一个头,他就正好用上我教的那一招,把老师打倒在操场上。
后来那位老师对我说,当时,他并没有来得及真正出手,可是。还没有看清什么,就失去了知觉,直到被抬回办公室才醒过来。校长调查这件事情,找到了我问情况,当他知道那学生只在我这里学了两节课,就说,太可怕了!你这样教学生太危险,如果这样学上两个月。空手杀人恐怕都轻而易举了。我无言以对,因_为这正是我计划中要达到的目标,也因为真正的武术最直接的目标就是空手杀人,单纯的防守是没有的。还因为其实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普通人,都具备能空手杀人的能力,经过两个月的训练,还不能做到给威胁你生命安全的敌人以致命的反击,那武术不是白练了?
我不敢告诉校长,三年级的几个学生比小杨厉害得多,训练欲望更加强烈,摔打和擒拿的练习都远远超出了我的预定计划。在对练中,尽管是最厚的拳套,并且戴了我自己特制的厚厚的护具,光两个女生在反击中就不止一次把男生击昏在地,男生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我每次对练都要男生手下留情,并且紧靠在他们身边,严密控制对打的过程,生怕出一点差错。教他们时间虽然不长,但的确累得我够呛。比我当年自己练功困难多了。
校长对我说,老师们,特别是青年教师,都强烈要求我停止教学生武功,我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这次短暂的教学尝试就这样夭折了,我承认了失败。因为十四五岁的少年,他们的心智和控制能力都还不太成熟,不应该对他们传授这样的纯粹而危险的技术。我根本不能保证这些孩子不会用学到的技术还击别人,就连大人也难以做到吧?更不可能让他们做到在还手时有收放自如的功夫和手下留情的修养。
如果真的要教,不如保守一点,教一点表演的(在我看来,除了套路,现代散手擂台也不过是以表演为主要目的)健身为主的东西。如一般武馆那样,可是又实在太无聊,我于是就再也没有了那种心情,所以从此再未授徒。但回忆起来。那次尝试也并非全无收获,一个女孩后来对我说,她在深圳深夜回家时,就空手打跑了几个抢劫的暴徒,几个男生也希望有机会再接受当年我那种强化训练,但已经不可能了。
我当时教他们重在因材施教,强调简单实用并且容易掌握。虽然时间的确是太短了,但基本已经实现了最初的目标,如果他们有毅力和悟性,按我说的要求去练,防身的技能已经有了。
回顾上世纪30年代,西方拳击手横扫上海滩,打败了众多国术高手,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拳击的内容简单易学,技术容易掌握,攻防意图容易完美地实现,而我们的国术呢,总的说来内容太丰富和复杂,叫我看,实战的内容少了一些。浪漫的成分多了一些,神秘色彩过分浓厚,很多功夫都仅仅停留在想当然的阶段而已,少有经过实战的检验,最主要的攻防技术也不够简洁,所以导致了大面积的惨败。
我的教拳设想和我的武术经历有关,我最早是从爸爸那里学的国民党旧军队和军校里的格斗术,还不满十四岁,我就曾经夺下过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手中的刀并把他刺伤,对方是“文革”期间的武斗人员,我算是惹了大祸,也因此而差点丢了命。后来,一个上过朝鲜战场的解放军警卫排长和一位上世纪70年代的侦察部队教官也对我影响很大,我对军队里所用的高效实用的武术特点印象相当深。
在学习了许多其他门派的武术后,我对武术的理解又回到简单的路上来,在多次的实战经验中,我得出一个结论:进攻的技术是最复杂而且丰富的,同时却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为了追求表面效果,一般的武馆都主要在进攻、特别是组合进攻动作和能力上下工夫,而进攻这一块却正是最没有实用价值的武术。因为要说进攻,有许多远比武术厉害的手段,比如武器。防守的技术呢,内容很少,所以大多的武术老师都不会去过多强调它。从擂台上就可以看出防守技术普遍薄弱,但实际上这却正是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武术内容。我认为只有防守和反击才体现了武术的最大魅力。
所以,我在那次短短的教学中,基本砍掉了纯进攻的内容。我也看到了军队所用的技术中太粗糙的缺点,所以对动作进行了我所能及的改造,加了一些普通的教官可能不会的技术,如截法的战斗意识,余拳和苏派、梅丝的某些少为人知的、特别是有些擂台严格禁止的打法。
在我看来。真正的实战武术必须具备简练实用的特点。可是,我所看到的武学却真的是浩如烟海,要学完这些东西,可能比读十个博士还要难,并且学了就有实用的价值吗?在上世纪70年代,我曾经对一位中年武师盲目崇拜得五体投地,因为据他自己说能打200多个套路。后来,他全国闻名,在大学体育武术教材上,我看到过他的功法介绍,我也扩大了自己的视野,才知道,光是“文革”前,就整理出了近四万个套路。后来就更不用说了,更多了,并且大家都能编了。形式的,表面上的武术内容更是数不胜数,有点像今天的知识增长速度!
我想,以形意为代表的内家拳之所以有生命力,产生过众多的高手,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它的形式比较简单,无论是五行拳、四拳八式,还是十二形。都比其他的拳法简单。王芗斋先生是形意拳大师郭云深的,当然有发言权,他说当年的形意拳实际上只有钻、践、裹三招合一的一招而已,最早的太极拳也仅有披身和砸地两个主要动作。他主张“无招”!即使在他晚年里,曾经展出了二十一招断手,仍然强调仅仅是实战回顾和记录而已,千万不能多练,一二式就够了。内容少,所以能够精通,至于学者的领悟,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了。
而今天呢,大家都知道,几乎所有的大师们都爱把自己所悟出的东西、完全属于个人的独特的东西当作普遍的真理装进各门派的体系里,再加E为了表演,有的人为了学费而延长教学时间所创造的东西。数百年过去了,如今已经发展为一门又一门丰富而且复杂透顶的拳学了,就如当年在李书文、霍殿阁、吴秀峰他们那个时代,八极拳曾经产生了众多的铁老虎,而有些人却因此而任意改造和增加了大量的内容,包括发明了大量有一点用的和完全没有用的拳套,训练体系更复杂许多倍,终于完成了今天由铁老虎到纸老虎的蜕变。
我不知道,当年的武术前辈们是怎样把武学发展到内家的,我小时候看过一些旧的武术书,说武当实际上是少林的一个分支,是发展后的一个特殊的分支,后来才看到清代的黄家父子引证出内家拳,我当时并不以为然,我认为内家的所谓用意,外家也讲究,如少林就有不比形意龙形桩和熊形桩差的一指禅桩功,南少林就有类似大成拳技击桩的拳法精神和战斗意识的内练,并且大多的外家拳都有内功的训练,余拳就有和太极形意一样的“截法”,所以我同意蔡龙云先生的观点,即武术不应该有内外之别。但有一次特殊的经历,却让我对武术有了新的感悟。
那一次,我一个人独自在森林里与一豹子相遇。在康巴地区,豹子是真正的丛林之王!我岳父对我说,他们一群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就亲眼看到一只豹扑倒并撕碎了他的一个战友,根本没有人敢开枪或者是来得及开枪,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一下子就消失在树林中。我有一位藏族朋友叫贡嘎,是个神枪手,曾经有过在五百米外用苏式步枪一次十枪打倒六只奔跑的盘羊的纪录,但他坦白地对我承认,他没有在豹的对面开枪的胆量,因为哪怕它只剩下一口气,都会把你撕成碎片,有一次他在远处开了枪。豹没有找到他,把一棵不小的树撕得不成样子把旁边的几个猎人都差点吓破了胆,那豹虽然被击中了要害,但临死前,把周围两丈之内的草皮抓得只剩下了泥土。豹比虎和熊凶残得多,也可怕得多。可是,我就这样意外地与一头豹相遇了!它也发现了我,隔了树丛。还不到它一扑的距离,当时,我没有带枪,只能紧紧地靠住一棵树,握住唯一的武器——一把猎刀,我非常清楚地明白,我根本不敢对它进行攻击,如果我冲上去,简直就等于是找死,只有以静制动,才可能有一线生机。豹终于没有扑来,就如它刚才突然出现一样,一下就消失了,我的背被汗水打湿了,全是紧张造成的吧。
豹走了,却给我上了一节重要的武术课。后来我想,当年内家拳放弃了主动进攻,是把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明智选择。它简化了武术的内容,产生了武术的质的飞跃,这应该是真的。试想如果要说进攻,有无数的比拳脚更加有力的选择。并且,在严阵以待的对手面前,任何进攻的效果都必然会大打折扣,因为你面对的是完美的防卫阵形,而在你进攻的那一瞬间里,最高明的人都会暴露出弱点,甚至在我看来,任何进攻都实际上是摆出一副挨打的架势,后发制人,当然就极易奏效了。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有名气的格斗专家们都特别强调进攻是有利的。因为普通人的反应速度不如本能速度,普通有体育运动基础的人本能速度大约是0.05秒,而反应速度却一般都大于0.1秒,大多人做出反应的动作一般都超过了0.2秒。从擂台上我们可以看到,面对每小时二十五英里的快拳,三十英里的快腿。特别是面对组合进攻,平常我们练习中所用的大多防守动作都根本用不上。更不要说武术在实战中主要面对的并不是正面的攻击,甚至可能更多考虑到突然的无准备的袭击,更是可以说无法从技术层面上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人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所以进攻有利。
但一旦进入战斗意识状态后,防守肯定比进攻占便宜,一般擂台都会对只守不攻的拳师进行警告,就是基于防守对相对于有经验的搏击者来说,机会更多一些,并且,内家拳师们通过特殊的精神训练手段,特别是本能反应和“无心”的训练,使自己的速度越来越接近普通人的本能速度,加上运用截法等战术手段,后发先至,这样,当双方接触时,以无懈可击对门户大开,结果可想而知,必然是大家都知道的“犯者立仆”了。
一旦发现了这样的对体能和精神进行完善的训练手段,内家的技术当然比外家更加简洁了,因为它完全绕过了繁琐的进攻技术,直接向武术最核心的目标——防身自卫前进,当然会走得更快了。
其实,这种从精神层面,即用心意练习和提高完善技术的理论,已经在现代体育和艺术训练中得到了证明,如西方教练们在对篮球的重要技术投篮的三星期对比训练中,证实了它比单纯的直接投篮训练效率高了4%左右,懂体育运动的人就知道,这是相当可怕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知道了,它已经成为许多专业,如篮球、体操、书法、乐器必不可少的训练手段,用“心”练习已经成为高级阶段必不可少的程序。
二十年前。我在反思自己武功的同时,就发现了外家拳的发力不如内家的科学和有效,如要准确地击中一条横向高速振动的橡筋绳,无论你出手有多快,都难以把握,而用内家的粘劲发力,则完全可以做到百发百中,并且力量、速度等威力毫不逊色,这当然也是内劲整体力和穿透力的奥秘。而更加神奇的是:这种对自己身体的力量控制能力并不会如其它体育运动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地衰退。反而会在你的有生之年得到一定的增强。如书法、美术等艺术一样。功力不会有明显的减弱。
外家必须在力量和速度,以及招术上下工夫,门派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是招术的差别,差不多每个门派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东西是正宗的,最好的。其实这不现实。我哥哥是个招术决定一切论者,他虽然基本功不怎么样,但会一点余拳的东西,打败过不少人,其中也有有相当功夫的人,但我并不认为他真正懂得武功。我认识一个朋友,他的拳叫什么我忘记了,但有一个吓人的口号给我印象很深,叫专打少林!其实就是针对少林拳设计的一些打法,主要是连贯的组合进攻和防守反击,也许对少林这种重点强调基本功、不太讲究严密、大开大合为主的拳的确有效。但是。在我看来,对别的拳比如对现代搏击,效果未必好,它的针对性太窄了。没有在普遍规律方面下工夫,当然是走了弯路了。这肯定也不是武术的真谛。因为他们都仅仅是最浅层次的“用心”下工夫,还远没有达到真正的“用心”,更不用说“无心”的层次了,郭云深先生说,有形有意都是假。技到无心方见奇,那才是真正武术应追求的境界。
我也并不认为擂台就决定一切,或者说代表了真正的武术,因为受太多规则的限制,和实战有太远的距离,尽管选手们都经过了大量的超过了人体负荷的训练,有的长达数年,甚至损害了他们的健康,但几乎所有的军事格斗专家都认为,三年的散手训练,其实战的效果还远远不如三个月的特种部队格斗训练。
武术的训练形式似乎应该向部队的格斗训练学习,学习他们迅速入门的训练方法。许多现代特种部队教程中都认为,一个健康人只要通过四个星期以上,最多三个月的训练就基本已经掌握了格斗所需要的种种能力,就是已经入了门了。而这点,我们的武术教学,包括散手训练能做到吗?
其实,实战的武术似乎还可以更简单一些,因为部队里必需的许多格斗的技能。并不是一般人所必需的,一般人只要达到能够给向自己攻击的敌人致命的反击,保护自己就行了。这个目标并不难实现。
当你进入了一定的层次就会发现,悟性远远胜过了艰苦的训练,我当年就曾走过艰苦训练的路,但现在我并不认为那里面所有的吃苦就都是必需的,因为任何人都早就具备杀人的力量,只不过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发掘出来而已。通过正确的训练,这种能力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自然,接近本能,这就是武术!
当然,不同体质的人会武术,有了功夫,他们的具体量化指标,如力量、速度等方面的素质,肯定不同,但这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就如杀人吧,用手枪子弹和用高射机枪子弹根本没有本质的不同。都能达到致命的效果。无论是多么强壮的人,哪怕是练好排打功的人,你只要冷静地反思自己,全身摸一摸,找一找,就会承认,你的弱点全身都是,除了头部和面部,正面的要害就有超过十三处,背后十五处以上,在这些地方,不超过三十斤力量(这是一个衰弱的老人都具有的能力)就足以让任何强壮的人致残或致命,所以,你的生命力绝对不是你想像的那样强大。反之,一个武者,当你面对任何看似强大的敌人,你稍微平静一点就会明白,只要感觉和整力上去了。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这就是武术,这就是大道至简的功夫,当然,对武学的探讨和追求是毕生的,当你已经入门后,不能就因此满足。应该努力从技术的层次升华到精神和气魄的层次,在那个境界中,一切技巧的东西都没有了,拿流行的话说,就是“无招”了,只有一种感觉,不但是对武术,甚至对人生。对万事万物都有一种融合感,对胜败、得失、名利等人们努力追求的东西已经有了自己的新的感悟。在那个境界中,你会感到身边的一切无不与武术息息相关,你的生活已经充满了武术,就是佛家说的“念念皆禅”,你的生活中的所有一切,行走坐卧,都在增长自己的武术功力。都在增加自己对武术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彻悟,你不必刻意去专门花太多的时间练功,但仍然能感觉到自己越来越深地融进了武术,领悟了武术的真谛。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李紫剑答《精武》编者问(二)
下一篇:
古劳咏春拳“犯则立扑术”/梁焕枝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
新注册
) 密码:
匿名评论 [
所有评论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
武术背后的江湖
·
门户之见摧毁中国功夫/袁康就
·
关于阴阳五行学的问答/张 睿 刘玉珍
·
缅怀先人不能编造历史/郭贵增
·
武术入门讲座(一)至(九)
·
邓小平题词的由来
·
武术入门讲座(一)至(九)
·
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20部经典动作片
·
少林寺易筋经:总义――真实原文
·
问君三语为谁开――评金庸武侠小说的
·
谈中国武术与文化
·
太极阴阳鱼 太极两仪图 阴阳之气的动
·
析中华武术之民族传统文化底蕴
·
中国武术的发展现状及战略/李应臭
·
二节棍的境界/陈平秋
·
武林屁话(二)/阿 句
·
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融通/洪
·
随我一起选“宝”剑
·
防卫也要适当
·
铁拳
·
清代铠甲
·
中国传统武术的现状及其技术特点/郭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33493757(服装器械)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
谢栋兴
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
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
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