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岭南演大易 化外传真武
·印象马雷石先生/李昌
·记陈发科早期弟子杨益臣 领
·悟赵斌先师的“静松正慢匀稳
·香港财爷曾俊华分享武术真谛
·诗化的生命与艺术化的养生
·从病弱\悲戚女子到健武\乐天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人物回忆> 正文
太极拳名家石明逝世十周年祭 提高思辨不与人斗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0-10-09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明师”石明

  ——谈谈与太极拳家石明相关的人和事

  文/陈惠良

  今年四月十八日,是杨式太极拳汪脉传人、太极拳名家石明先生逝世十周年祭。

  近年来,网上谈论石明先生的帖子,日见增多,有褒有贬,甚至也有对他的传承持怀疑态度的。

  记得九十年代初,国画家李燕先生(国画大师李苦禅之子)曾慕名来到石明先生处。李燕先生认为,太极拳与易理相通,其理也与绘画相通,其中有值得他探求和吸取的太极文化内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一天,他忽然带着雕凿工具,来到紫竹院公园中心岛八宜轩(石明先生授拳的场地),在一块宽约半米、长有一米左右的大石头上,凿下了巴掌大小的一个象形字“明”字(见图),想必是以这种方式赞扬石明先生是一位“明明白白的太极拳老师”。

  这一则资料,十年前石先生逝世时,在由笔者策划、张子辰兄署名的一篇悼念文章《和石明老师学太极的日子》里就曾讲述过。笔者与石明非亲非故,平时也没有什么接触,既不是他的入室弟子,也没有直接跟他学过拳。石明逝世后,为什么我会想到要策划这一篇悼念文章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有感而发”而已!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石先生在紫竹院设场授徒的第一批弟子中的杨家仓、黄震寰、张国健、张子辰、范理宝等,都是我的良师益友,包括在石先生拳场站了一年多的桩,后来考取了海淀走读大学,方才被石先生收为入室弟子的——我的忘年交——朱喜霖(“小朱子”),也与我过从甚密,互通有无,所以对石先生教拳的情况;他对太极拳的认识;他教拳的理念、步骤、方法等等,可以说林林总总知道得不少。尤其是我亲身感知到家仓、老黄、大张、子辰、老范等这些老友,经过石先生的点拨和独特的传授,短短几年功夫,就一个个有了很大进步,比起以往在一起玩的拳友高出了很大一截,甚至可以说已经不在同一个层次了。差别在哪呢?差别就在对太极拳内功劲法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因此,尽管有人对石先生生前的一些做法有些微词,但笔者认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石明先生对太极拳真谛的努力探求和授徒时不因循守旧,独辟蹊径自创一套卓有成效的训练步骤和方法,功不可没,而这大大有利于太极拳的弘扬和发展,理应予以肯定。所以萌生了一种应该有人写文章,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加以研究的想法,故此就有了上面提到的那篇文章。

  上述诸位良师益友中,已故的杨家仓兄是我最难以忘怀的一位。家仓兄曾先后拜太极寿星吴图南和八卦宗师李子鸣为师,学习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拳艺。他随吴老学拳十分执着,但又绝不固步自封,当他了解到石明对太极拳有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传授时,毫不犹豫地执弟子礼,向其学习。他不是一个心浮气躁、见异思迁的人,他是以吴老的传授为主导,吸取各家之长来丰富、充实自己。据朱喜霖讲:“他跟石明学拳时,学了一个揽雀尾整趟架子就全明白了”。

  家仓兄颖悟过人,但练功从不吝惜汗水。他练石明教的“无极桩”一站就是个把小时,在公园僻静处站,在家里看电视时也站,他几乎从不坐着看电视。练习胯圈儿(也是石老师传授的一个基本功),每天不是转几百几千,而是一转就是四、五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因为“胯”关系着底盘的平衡和稳定以及虚实的轻灵转换。而且腰与胯,关系密切,腰胯松灵才能便于混身透空。据讲:他就是从活胯开始突破的,他的胯一动,肩、肘都跟着动,能单动(一边),也能双动(两边),由于他在活胯上下了功夫,外动带内动,原先里面丹田内转的功能更灵便了,因此他成了石明弟子当中的佼佼者。

  还有一件值得提起的事,按太极拳传统的教法,学者众,成者稀!有人十年二十年也不一定能入门。但朱喜霖(“小朱子”)跟石明前前后后学了三五年,太极内功的一些东西,基本都能掌握了。他应邀给老拳友们讲课,谈及自己学拳的体会时,主要谈的就是石明老师的超凡之处,他说石明老师把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悟透了,并根据拳论要求精心设置了一整套训练的方法和步骤。头三年着重让学生们理解和解决的只是拳论的第一句话:“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无论是站无极桩,练探海桩还是转胯圈儿及其它……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何谓无极?何谓太极?何谓动?何谓静?何谓阴?何谓阳?不搞清楚这些不行。因为这是基础。“小朱子”具体举例说:“太极者无极而生”,望文生义,无极是太极的妈妈,不知道无极,找不到无极的感觉,太极就无从谈起。因此,石老师一开始就强调站无极桩,先在“静态中”让你找到“无极的状态”和体悟到“无极的感觉”。然后再求什么是太极?……什么是……一步一步练下去。正因为它设置的方法和步骤,与拳论要求相互吻合,所以习练者就比较容易入门和提高。

  “小朱子”还谈到,他后来又跟王培生老师学拳,大家认为他领悟得比别人快,而按他自己说,就是跟石老师学了几年拳,使他对太极内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心知和身知)。他曾打过一个比喻:“就好像王老师在台上表演,石老师给我搭了个梯子,使我能走到台上,在近处观看,王老师的动作、神态细微末节,都看得非常真切,领悟的起来,自然也就非同寻常了!”(目前“小朱子”在美国教拳已有十余年了)。

  其他像老黄、大张、子辰、老范等拳友,他们按石明老师的要求站无极桩、练探海桩、转胯圈儿……首先在“体”上打通气道,练得非常认真。原因是,太极拳要求“气遍身躯不少滞”,“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用内气运动拳架”,否则“内气不足”或“没有内气催动姿势运行”,既不得“养”,也将流于人常说的“空架子”、“花架子”或“太极操”。所以石老师认为,什么时候教拳架不能一刀切,应根据各人不同的进展情况为准(石先生教的架式,是在杨式的基础上,看上去既非汪脉老六路亦非武式,是他根据自己对《拳经》的理解按照神、意、气、劲动分静合、阴阳变化的理念自创的)。结果一个个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突破,取得各自的进展,这里就就不一一细说了。

  为写此文,我翻阅了以前记的笔记,看到石明先生曾于1988年11月23日星期三晚,在北大201室有个专题讲座,题目是:《太极拳及其技击的特点》。共讲了什么是太极?什么是太极拳?以及太极拳技击的特点等三个问题。其中谈到了“太极图的中极线”。这段记载不禁使我回忆起王培生老师生前讲过的一件事:

  有一次石明来到金奖胡同11号王老师家登门造访,向王老师请教有关太极拳理论方面的一些问题。据王师讲:那次交谈中,围挠着什么是“太极”的问题,谈的很深、很细。王师认为:先哲云,“一阴一阳谓之道”;“阳非道,阴非道,道在阴阳之间”。按常人思维,阳就是阳,阴就是阴,道在阴阳之间,这个“之间”是什么?似乎难以理解。王老师补充说,“正是这个按常人思维,似乎难以理解的“之间”,既非这,又非那;既是这,又是那,恰恰体现着太极阴阳变化的哲理——对立双方共存于统一体中此消彼长,同生共灭,相互转化的规律”。为了把问题说透,王老师甚至还跟石明详细剖析了太极图。王老师说,“太极图里的s线,俗称中极之玄,就是“阳非道,阴非道,道在阴阳之间”最生动的写照。因为按阳鱼这半边看,这条s线是阳;若按阴鱼那半边看,这条s线是阴。因此这条s线,既是阳,又是阴,既非阳,又非阴。可以说它是亦阴亦阳,非阴非阳。而且阴鱼的小圆眼儿是阳;阳鱼的小圆眼儿是阴。进一步表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无处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也就是说,宇宙万事万物无处不太极。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否则就难以体会到,盘拳中招招式式神、意、气、劲动分静合、阴阳变化的益处和乐趣!”

  记得王老师谈起那次与石明接触的情况,赞叹石明很“鬼”(指非常聪明),听后一拍大腿说:“对!道在阴阳之间”似有所得。

  石先生在北大的那次讲座中是这样说的:“什么事都有个极限,那极限的一刹那,——中极之微,就是太极。好比太极图里的中极线,亦阴亦阳,非阴非阳。具体如:我想出这只手,要出前的那一瞬间(即出与未出的一刹拉);我想拿回那只手,要拿回前的那一瞬间(即拿回与未拿回的一刹拉),这两个瞬间,都是太极”。他认为,“打拳就是有无之间、阴阳之间、同生共灭,此消彼长,不断变化的过程。”。

  石明先生在讲座中谈到“迈步如猫形”的涵义时,他说绝不是让你迈步时跷着脚趾,脚跟先着地走路,谁家猫这么走啊?“迈步如猫形”和“如履薄冰”,主要强调的是要求你把脚下的“作用力”降到最小的限度。他说:如果脚下老蹬着力就没有戏了。要在脚下做文章,这就是俗话说的“悟性就在脚下”。他谈到在自己的训练中有两个桩,一个是无极桩;一个是探海桩。一动一静。站无极桩的结果不是脚下有力,而是飘起来了。他说:“飘、走、接、散、虚、空、肩、腰、胯三道气圈儿就是太极拳体用的全部”。所谓飘,就是全身关节肌肉节节松开,僵力拙力完全除掉,脚下没有一点死力之处,有一种升腾感,轻飘飘的;所谓走,就是“意为向导气随行”,内气能在身体内任意游走。如果不具备“飘”和“走”这两个条件,根本就谈不上用太极拳的方法与人接手。

  他还谈到:“所谓太极劲,就是意动和体动谐和的产物”。他认为,太极拳是一种哲学拳,是研究“自身和谐”和“自身与外界和谐”的人体科学。它有利于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思辨能力,增强人的素质。作为武术它有健身、防身的作用,但不是用来与人争强斗胜的手段,应该说他是一种极为高尚的、修养身心的大道。本文题图为石明先生像

  相关链接 《和石明老师学太极拳的日子》

  文/张子辰

  编者:据陈惠良先生介绍,本文最早在《中华武术》2000年7月发表,是一篇约六百多字的短文。事后,作者又加以补充,于2002年1月17日,经由周荔裳老师发表在《中国太极网》。原文2200余字,限于篇幅,本链接有所删节。

  杨式太极拳汪脉传人、太极名家石明老师祖籍山东,于2000年4月18日,不幸因病在北京与世长辞,终年61岁。

  石明老师自幼体质不佳,儿时曾随父学小洪拳,49年进京后,又向北京十老之一恒寿山的弟子崔省三学习武式太极拳和吴式太极拳。工作以后,又学习杨式太极拳,正式拜在汪永泉的弟子朱怀元老师门下,并得到师爷的点拨。

  石明老师敏而好学,深究拳理,刻苦练拳,转益多师。在研究中,他细细品味太极拳深刻的文化内涵,从中体悟老子“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领悟老子的“道”,加深对《太极拳论》中关于“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的理解以求“明法、明势、明理”。专心修练太极拳之真意。由于他异常的勤奋、奇特的悟性以及惊人的痴迷,终于探得太极拳的奥秘,并总结出一套独具特色、功效显著的教授方法。

  石明老师致力于教学的时间并不很长,1979年冬80年初开始正式设场授徒。我是他第一批入室弟子之一。

  石明老师教学中的特点和迷人之处,是能按太极拳的道理循理求精、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首先,他把“无极桩”作为入室之基,入门先站桩。并结合单操手、探海桩、活胯功等辅助功法,帮助不同的对象先在“体”上完成“挖沟开渠”的任务,使其能逐步体悟到太极内功的诸般内容。在拳架的一着一势、左顾右盼、前进后退之间,他把太极拳的神、意、气、劲、形的动分静合,根据不同层次的要求,强调得细腻、得当、井然有序,使习练者在不知不觉中很快地踏进了太极拳内功修练的门径。

  他教学认真、兢兢业业,无论春夏秋冬,他总是第一个来到拳场。他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耐心地给予解答,热情地接待着海内外慕名而来的众多的太极拳爱好者。例如,有一年由马来西亚太极拳院院长率领的一行五人,专程来中国到紫竹院公园向石明老师求教。在友好的切磋中,石老师让他们摸摸手听听劲。一搭手,对方就身不由己整个身体被粘了起来,脚跟离地,手中无所施。五个人挨个试,无不如此。石老师告诉他们,这不是靠力气硬拿、硬要。一切都是意气使然,一切都是舍己从人顺其自然求自然的结果。为了进一步帮助客人体悟到其中的奥妙,他从垂柳枝上折下一段二寸多长的细柳条,自己捏住一端,嘱咐对方一个人捏住另一端。没有任何动作,更没有使什么力气,就见对方整个身体同样被“提溜”了起来,脚跟离地,手足无所施。客人们简直惊讶不止,又挨个体会了一遍。那天石老师还趁兴表演了“千斤坠”。他坐在那儿,让对方身材最高体格最棒的一位朋友用力拉他。这位朋友憋足了劲,不管怎么使力都拉他不起,而石明老师却体气平和,纹丝不动,象没事似的。也就是在这位朋友欲罢不能之际,忽然感到有股巨大的力量把他拽了过去,离地蹦起好高。最令马来西亚朋友们叫绝的是,石老师请客人们面对自己排成一行。后面的每一个人都用双手推着前一个人的后背,第一个人则双手前伸与自己双手相搭。而且他提起一条腿,只用一只脚支撑全身,站立在地上。这时他请客人同心协力合成一股劲把自己推倒或拉动,同样依然纹丝不动,奈何他不得。不仅如此,他还用心意和内劲控制住对方,让五个人,从最后一个开始,一个接一个,弹跳而出……太极神功,如此玄妙,使来访者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石明老师经常强调,太极拳非常奇特的一点是,练什么扔什么。练着扔着、练劲扔劲,练意扔意。从有形到无形,走向自如,才是太极拳的真谛。正因为如此,他梦寐以求,想把自己传授的太极拳术称之为“如意太极拳”。(执笔/陈惠良)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记陈发科早期弟子杨益臣 领会先学做
·真实的“燕子李三”
·缅怀一代武派太极拳大师吴海清先生/
·诸葛亮学艺武当山/迟君子
·李景林是蒋介石暗害的吗?/郑志鸿
·29军大刀队传奇(下)/庾莉萍
·29军大刀队传奇(上)/庾莉萍
·纪念形意名家吴殿科诞辰一百周年/吴
·王培生对中华武学的重大贡献(下)
·“鼻子李”李瑞东
·中国历史上最深藏不露的8位绝世高手
·杨澄甫 一段尘封的秘密
·与众多太极大师“亲密接触”
·王培生对中华武学的重大贡献(上)
·中华武林百年英雄榜_金榜第一人:虎
·“铁佛脚”尚云祥
·陈发科如何进的北京国术馆
·少林寺武术的继承者、少林寺武术的代
·民族英雄杨班侯传说考
·陈照奎宗师谈缠丝之劲
·与众多太极大师“亲密接触”
·杨露禅与刘二爷
·王培生对中华武学的重大贡献(上)
·何为武术?――感受张克俭老师之武术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