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哈喇哩吧特”,英文Kalaripayattu的早期音译,流传于印度的古老拳法。此文原作于1992年,1994年8月修订,刊发于1994年11月《武魂》杂志。当时囿于见闻,介绍很是粗陋,但读者仍然表示了极大关注。这个期间,我较为系统地就日本忍术、巴西卡普埃拉、缅甸泰恩等异域武术在刊物上陆续做了介绍,很受读者欢迎。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间,我便潜心于世界各国武道拳派的挖掘整理和系统考察。2005年我开始系统筹划“放眼看世界”的系列创作,全方位多视角地走近各国武道发展,Kalaripayattu便是我最早完成的一个题目,根据音译也更科学和规范,统一开始使用Kalaripayattu的译语:卡拉里帕亚图。
海外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原传少林拳法传说印度高僧达摩禅师所创,源出自河南省登封县中岳嵩山之峰少室山北麓之少林寺。 达摩者,亦作达磨、达麽或驮摩,传为南印度香至国(现今之印度塔米尔省康吉普拉姆地方)的三王子,具名菩提达摩。幼年即勤习佛法和武术,喜欢四处游历,传佛求法。梁武弟年间,达摩禅师泛海到广州,辗转至河南嵩山,于少林寺面壁九年,后在少林寺传禅教武,从而使少林寺成为少林拳法的发祥地。寺以武显,武以寺名,少林拳由此而得名作为中国禅宗的传入者,达摩亦被尊为(中国)佛教禅宗的东土始祖。(笔者注:本文谨依原文原意,文中观点并不能代表编译者的看法)。据河南嵩山碑林崇代先碑“少林初祖达磨颂”刻着有“嵩山少林道场,达摩初祖之居地,磨通天竺那罗之斛 ”,是以据此有达摩传拳之说。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少林拳法与天竺(即印度)斛斗的武术关系密切。 据1981年英国国家广播公司《东洋的武术》节目制作小组负责人哈佛.李特博士( 著名人类文化学家)和1984年日本少林寺拳法(日本武术家宗道臣先生撷取中国少林寺武术精华基础上所创立的具有日本特色的武技)联盟总部代校长铃木义孝等专家先后历经数次的实地考查,对当今印度所残留的少林古规拳法“哈喇哩吧特”武术有了大致的了解。 印度“哈喇哩吧特”武术盛行于达摩祖师的故乡塔米尔省。然而,佛教不杀生的戒严禁利用武术来攻击人类自身,是以在以战争杀戮为主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哈喇哩吧特武术渐渐也就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溅趋湮没了。在印度年轻的武士摩诘的帮助下铃木等人拜会了当代印度“哈喇哩吧特”武术大师“阿萨”(梵语音译,即“阿贽梨”,意译则为“轨范正行”、“高僧”)鲁卡斯。鲁卡斯大师应邀在表演了古少林拳法所独有的“摔龙术”后才娓娓道出了有关“哈喇哩吧特”武术的一些详细内容。 “哈喇哩吧特”原为战技术语,后被佛教借用为修炼成就的专用语。是以学习修行哈喇哩吧特武术的过程,就是一种使肉体承受艰苦之磨难,而最终迈向“觉者”之高深境界的过程。在哈喇哩吧特训练体系中,哈喇哩吧特弟子不但要熟练技击实战术,更要学习人体一百零八处经络秘孔(相当于我国传统武学中的穴道),明确熟悉各经络秘孔(穴道)位置,并能一拳中穴,方能有资格获得“阿萨”的尊号。接下来还要学习系统的医术,主攻以经络秘孔为主的经络医术,练习替病人疏通经筋脉络,从而治疗各类病症(类似于我国武术界之点穴术、冲脉法及后来衍生出的穴位针灸法等术)。
在哈喇哩吧特整个体系的学习过程中,完全体现了少林拳法的刚法、柔法、压法和整法这“四法”。 A、刚法:利用人体各部尖端部位(拳、腿、肘、膝等)进行攻击的武道实战技术,刚法主攻。 B、柔法:运用摔、跌、推、拉等技法进行防守的武道技术,柔法主守。 以上二法普遍为各国武技所吸收,我国少林拳法和日本少林寺拳法均有这方面的内容。 C、压法:即攻击穴道之法。但凡压法功成有素者,可于实战中随心所欲点击敌之要害穴道。然此法外界难得其秘,日本已失传,我国精之者亦是极少,殊为寥寥了。 D、整法:此为少林古观拳法最高阶段的医术,比传统的经络疗法和针灸疗法更为深入。拳术与医术并行共修,历来是少林拳法的风格和特色。鲁卡斯大师精于整法中之“经络秘法”,但却并不外示于人,这也正如密宗的阿贽梨决不任意展示其“手印”那样。 事实上,在印度有不少佛教寺院的大门上所精心绘制的仁王像,张开手指摆出的架势就是少林古规拳法所特有的姿势。这样看来,印度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有了武术搏斗的武技在民间流传。达摩作为身居印度种姓制度刹帝利的王侯武士阶级,自然也要谨慎谦恭地学习天竺之斛斗的。若然真如此的话,我们是否可以抛开狭隘的民族主义来作一推论:少林拳法起先可能是源自于印度哈喇哩吧特武术体系,然后传入中国被融化吸收,大幅创新及发挥后而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所固有的技击术呢?(笔者附笔小语:本文系笔者根据海外武刊的有关资料编译整理而成。文中的资料仅供广大武学同好开阔视野、学习研究之用。倘本文能有助于武术史之研究,则实乃笔者之幸。在此亦寄望广大武林同仁能就此说作更深入的探讨,以利早日理清少林拳法之本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