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竿是八卦门中独特的器械,为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祖师所创。七星竿套路结构严谨,形神兼备,以击、点人体穴位为要。
七星竿的来历众说纷纭,且颇具传奇色彩,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说法。
清朝时期,宫廷和王府内,为了惩罚那些犯了错误的官员、宫女、下人、太监等,设有种类繁多的刑具,其中一种叫“竹杖”,竹竿所制,指般粗细,一米多长,竹管内灌有水银(汞),此械打在手上或臀部疼痛钻心,特别具有一种直逼骨头的通透力。受此“竹杖”击打之人,如不将药内服外敷,不日创口就会溃烂,重者能终身落残。董海川祖师在王府中多年,受“竹杖”启发,发明创编出轻便灵巧,易带实用,打穴击软的七星竿。
另有一种说法与董海川的弟子樊志湧有关。
有一天,董海川祖师看见樊志湧在府内后花园的假山上,用一根青竹竿追打一条小白蛇,那小东西或盘或行或躲或闪,樊志湧无论是打、撩、扫、点,还是挑、扎、抽、勾,就是打不着小白蛇,累得他周身是汗,又气又急。
董海川问樊志湧这是在干什么?樊对师父说,近些日子来,不论早晚,弟子一练功,这条小白蛇就爬在假山上看,还不住地摇头摆尾,练完功后,我走了,它也没了。我再练功,它又摇头晃脑地出来了,我去追打,它就没影,我再回来练功,它又钻出来摇头晃脑,只是打不着,抓不住,真是气死弟子了。
董海川祖师笑道:别气也别急,明天清晨你照旧来此练功,让为师来会会这条小白蛇。
第二天樊志湧练功时,那条小白蛇又来了,这时忽见假山旁竹丛摇动,一条影子箭一般朝假山上飞去。当樊志湧定睛望去时,董海川祖师已然用一截青竹竿挑着那条小白蛇来到樊志湧跟前。樊志湧大惊道:师父,您是用什么招术把它打住的?董海川祖师笑着说:“对付它,一打一扫一点,再这么一挑,它就如此了。”樊志湧惊讶道:真是神技呀!师父,这小东西死了吗?董海川祖师说:“哪儿忍心打死它,这也是一条命呀”,说着朝山上一挥竿,那条小白蛇便隐入山石后边不见了。
据说董海川受这次用竹竿打蛇的启发,又借鉴宫中“竹杖”的做法和作用,匠心独具,结合《易经》之阴阳、八卦之理,创编出了四趟风格独特,技击性极强,武术器械中独一无二的七星竿套路。
那么,七星竿是如何传承下来的呢?这其中还有一个耐人寻味又难解的迷,有待门人破解。董祖师生平擅用子午鸳鸯钺等短小兵刃。七星竿是他制作的“长”兵刃。因此,在七星竿的制作、套路编排、演练以及用法上都显示出特有的独具匠心。由于竿法玄妙,艺不轻传,董祖师仅授于入室弟子尹福一人(字德安,号寿鹏),尹先师后来又把七星竿之练法传给自己的门人杨名山、金毓慧等人,可能传的人少,不久,第四趟竿法失传。金毓慧是文人,不以传武为业。董祖师得意弟子梁振蒲师祖的弟子郭古民、李子鸣二位先师跟金毓慧相处甚好,因此,跟金毓慧学得七星竿竿法,学没学到第四趟竿法不得而知。后七星竿从郭、李二位先师手中广传门中弟子。不知何故,仅传出三趟,第四趟由此失传,有待挖掘。
七星竿是用竹竿做的兵器,但并不是什么样的竹子都能用,必须是用四川出产的一种苦竹才行。因为一般的竹竿中心都是空的,容易断裂。苦竹接近实心,中间只有如豆大的空隙,特别坚韧,不易破损折断。它的特点是壁厚而节短,结实而轻巧灵便。此竹每节约23.3厘米,又称“实竹”或“金竹”,且弹性极大。七星竿的制作要求非常严格,要求竿粗0.7市寸,竿长7节,每节7寸,内灌水银7两,因为每一部分的要求都带有7,所以叫七星竿。上述要求都达到后,将其放入桐油内浸泡后,取出晾干,打磨光亮,用细长铁条将苦竹内空隙打通,然后用纱布缠在铁条上在竹节内隔中反复穿拉和创磨,尽量使其内壁光滑无阻,灌入水银后用竹塞和胶水将竹竿的两头封胶严密,再用金属箍包严苦竹竿的两头,最好用两寸长的铜箍,既漂亮又实用。如此制成的七星竿柔韧,沉实又结实,内有水银往返流动,击打力极大。主要用于击打对方的穴位、骨头突出部位、柔弱要害处等。
为什么取名叫七星竿,还有一个权威说法,八卦掌名家张全亮老师在其所著《八卦掌答疑》中说:“练竿时要做到处处‘三到四合,七星归一’。‘三到’,即手到、竿到、步到;‘四合’即手与步合、身与腰合、全身与眼合、眼与心合;用竿时,要求打‘七星’,即:头、肩、肘、手、臀、胯、膝、足;点‘七穴’,即印堂、人中、天突、膻中、中脘、神阙、气海;击‘七弱’即两胁、两大腿内外侧、两足背趾间、小便,所以叫七星竿。”
七星竿在武术器械中的作用如何呢?据《八卦掌答疑》一书,董海川对七星竿有如下评价:“是长不服短,是双不服单。然而一寸小一寸巧,一分轻一分灵,此竿虽然轻小,其灵巧可知。学者苟能玩弄之,务使手与步合,身与腰合,全身与眼合,眼与心合;手到、竿到、步到。知此三到四合是谓七星矣。”
七星竿在使用中刚柔兼备,软中带硬,即轻灵又沉实,人竿合一,变化多端。运动中水银在竿内犹如珠走玉盘而往来不止,无论那一头击出,里边水银也随着流到,这一头顿时就增加了重量而加大击打力度。宛如常山之蛇,击首而尾应,击尾而首应,击中间而首尾皆应,十分如意。对此,董海川祖师有诗为赞:“七星竿兮系长蛇,手持中央首尾脱,击首尾动首亦动,击身首尾两相挪。”
技击中,如击中对方肉厚之处,被击者顿感又酸又疼,痛楚难耐,不但如此,被打的地方还要从内溃烂。如被击中要害之处,轻则伤骨,重则致命。如用竹竿或“戳”或“点”着,则有止穴伤血之功。当年董海川祖师曾作诗一首,赞誉此竿的妙用:“莫说轻短不为兵,轻灵无比有仙踪,长短器械它不怕,轻则折骨重寒经。”
从董祖师留下的话语和诗句不难看出,轻和灵是七星竿的主要特点,比一般器械都轻,比长器械短,又比短器械长,显示出轻与灵的优势。轻与灵结合就是“活”,活的妙处是持竿者稍有动意,水银就会在竿内流动,真正的是死器械变成了活器械。竿内的水银就像人体内的气与血,能主动配合人的动作而增加速度和功力。这是一般器械办不到和比不了的,更是一般对手无法估量到的。由此,轻巧灵便的“活竿”就变成一条凶猛异常的毒蛇,来去飘幽,首尾兼顾,令对手难测。
七星竿技法独特,练法,用法别具一格,其基本技法有:抽、撩、扫、戳、点、劈、摔、滑、挑、拦、拨、打、粘、勾、带、扎等(编者:张全亮《八卦掌答疑》:“七星竿的技法有:点、戳、扎、墩、劈、打、抽、撩、扫、挂、挑、拨、粘、摔、滑、勾”,与此文略有不同)。
七星竿的运动特点是:内容丰富,技击性强,结构严谨,形神兼备,阴阳互易,刚柔相济,虚实分明,动作幽飘,行如流水,环环相连(编者:张全亮《八卦掌答疑》:“七星竿特点是:结构紧严、内容丰实、形神兼备、虚实分明、动作优美、技击性强”,亦与此文略有不同)。
练法的具体要求是:“三到四合”不可违,手足齐动腰必随。换把须记手心对,拧旋迎敌竿要追。单手握尾竿易飞,双手齐重力必微。若得竿法灵中奥,变时松空动中催。横直斜打任我为,神奇妙用步上锤。抽撩扫戳紧相随,点劈摔滑劲上催。挑拦拨打步中为,粘勾带扎身步随。竿随身变妙用圭,步随竿翻神可追。
据张全亮《八卦掌答疑》一书:七星竿每趟的动作名称如下:
七星竿第一路共38个式子:
1、太公钓鱼蟠溪观;2、垂竿刮耳左鬓边;3、他若动时倒献錾;4、翻身刮耳太阳间;5、回身三步下拦走;6、顺手转身倒撑船; 7、回步抽身戳锁骨;8、扭身直墩三肋间;9、抽身回手钓鏊顶;10、左右来时点肾肝;11、身后有人到锄地;12、身旁有人挑撩肩;13、前面有人戳肩井;14、脐下左右亦可穿;15、八方反正需叠肘;16、南北东西跟头连;17、敌来崩竿敲手指;18、下来垂钓点腕跟;19、他若劈头抱竿走 ;20、他要走时竿后粘;21、左来右跨腕头找;22、右来左跨嗓头钻;23、更有直来直去法;24、轻快灵兮自胜他;25、盖顶下带盘根棍;26、盘根棍带双插花;27、说他东来西又转;28、四方四角任意加;29、初使跟头循环棍;30、再使织女乱披麻;31、忽又太公垂竿钓;32、稳观动静不理他;33、他要来时我再动;34、我要动时快于他;35、直砸直撞且不使;36、缩小绵软甚堪夸;37、步小动一寸,步大三尺加;38、大小快变要稳拿。
七星竿第二路共32个式子:
1、叠肘三关步开合; 2、起落钻崩手足瘰;3、左右摇身加肋杖; 4、三寸跺地崩下颏;5、顺把送竿戳二目; 6、抽竿半步点心窝; 7、斜身绕步太阳赶;8、脱身背后肾腧蛰;9、卧身躬腰拨镫棍; 10、拧身开步抽顶额;11、退步反使掀天棒;12、上步连环气海格; 13、左抽耳门脑海际;14、摔竿扑地点脑壳; 15、正步跟戳三叉骨;16、甩竿崩砸两肩窝;17、并步倒抽双腕骨;18、翻挑双蒹龙出窝;19、叠手稳使梅花棍;20、鹦鹉落架到鼻窝;21、二次重来华盖点;22、金龙串腕学卸车;23、左右掰步行者棒;24、蛰龙出穴探心窝;25、甩点眉攒下点脐;26、横冲直入讲三折;27、钩刺剑扎稳准脆;28、金器甩腕步须挪;29、若遇徒手三环步;30、若战枪棍胜于他;31、上下左右随意使;32、扭身跨步燕入罗。
七星竿第三路共32个式子:
1、后手卧竿七寸留;2、左撩右点錾双眸;3、上前一步翻腕甩; 4、左旋右分戳咽喉;5、倒錾戳脐十分力;6、和手撩竿向肾抽;7、高手倒点华盖穴;8、卧身直捣下颏头;9、七寸后錾肾囊杵;10、拨镫棍向怀中求;11、托竿绕步太阳赶;12、进攻腰肾腿心沟;;13、抱竿直指七孔地 ;14、翻竿上下两头搜 ;15、左右旋步加胁杖;;16、前后上下七星求;17、若逢刀剑七寸錾;18、翻身合手掌竿头;;19、短兵不理抽身腕;20、逢迎近取不停休;21、钩环器械照枪使;22、双械避一功可收;23、长枪大戟逢竿死;24、连环越步前手丢;25、敌众我寡休忙乱;26、此竿即是太平侯;27、快慢任他竿不住;28、穿梭来往不停留;29、但遇空手须留意;30、一手执竿一运筹;;31、忽又云来忽又雨 32、翻云覆雨滚绣球。
(本文作者为吉林省武术协会八卦掌分会副会长、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