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分为武当少林两大派系。武当派称为“内家拳”为武当道土张三丰所创。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圆” 一 动作走弧线处处含圈;“连” 一势势衔接、连绵不断;“慢” 一 练功以慢为本、呼吸自然;“内” 一 内练精气神为主;“柔” 一以柔克刚、借力发人、四两拨千斤。
少林派称为“外家拳”。其特点为“直” 一 动作走直线;“断” 一 每劲之间断而不连;“快” 一 练功以快为本、呼吸急促;“外” 一外练筋骨皮为主;“刚” 一 主于搏人、以力取胜。
<一>内家拳在思想指导上强调以道家理论为主
道教在中国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鲁迅先生曾经指出:“中国文化很多根基全在道教,道家思想认为宇宙的形成源于道“。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按其本意解释就是由道这个绝对精神性实体产生了混沌自然的元气,元气分阴阳二气,于是阳气上升为天,阴气下沉为地,天地之间阴阳相交产生冲气,在冲气的活动和组合中产生了生命,进而演变出芸芸众生。内家拳中的太极拳在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中,采取了道教论宇宙形成的理论模式,也吸收了(易经)中的两仪理论,并将这些理论引用到人体在习练太极拳之中。
天地一大太极、人身一小太极。就人体而言,从混沌寂然的无极状态,引发出内动感应的太极状态。这里所讲的混沌寂然和内动咸应,实际上都是指人们的感觉和意识而言。我们知道太极拳的每个动作修炼过程中,意识起作关键的作用,太极拳的原理要点,正是“以阴阳开合、运转周身”,阴阳运转可以说是太极拳的拳理所在。
<二>在练拳的宗旨上强调以养生为主
张三丰祖师在(太极十三势歌)中强调: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所以内家“太极拳”正是把养生健身、延年益寿作为练拳的根本宗旨。台湾郑曼青先生曾经说过:外家拳多以身殉技,内家拳以技养身;外家拳主要以身外为主,练出打人或被打的身外皮肉,而内家拳则注重身内,认为在练拳时用意去落实太极拳所特具的内在运行规律,重点追求松、稳、静、圆、均、沉、从外到内,由浅入深的原则,着意于炼体、炼气、炼神。
< 三>在习练时重点强调以“练意”为主
内家拳 和外家拳存在最大的区别就是几乎所有的外家拳都是强调用力,相反几乎所有的内家拳又都是强调“用意不用力”。杨氏太极拳把“用意不用力”作为练拳“十大要领”之一。 那么内家拳为什么强调以练意为主,这需要从人体生理学的基本原理来加以分析。生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体肌体是一个极为复杂多种矛盾的有机统一体。 1、在神精系统上有兴奋和抑制的矛盾统一体;2、在循环系统上有扩张和收缩的矛盾统一体;3、在消化系统上有吸收和排泄的矛盾统一体;4、在呼吸系统上有吸进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矛盾统一体等等。 以上各对矛盾中,神精系统是占统治地位的,也是最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主要矛盾,其它就会迎刃而解,据医学家分析,人类疾病有50%一 80%是由于精神失调引起的,胃是心情反应最敏感的器官之一,所以练拳时要注意,意念放松入静,使人体神精系统处于协调平衡状态。
<四>练拳在身法上强调以松柔为主
练太极拳对身法的松柔要求特高,而且在行拳走架中一再强调“大松大柔、大开大展”,要松得干净、松得彻底。人体内一切组织细胞要靠新陈代泄来完成,人的大脑更为重要,营养物资的转化和各个组织所需氧气的供应,都离不开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在人体有六大功能,即:气体交换功能、吸取营养功能、排泄功能、调节功能、体温调控功能和防御功能,这六大功能的发挥只有在血液循环畅通无阻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血液循环又只能在大脑彻底入静体内彻底放松的倩况下才能畅通无阻,周流不息。
<五>练拳在呼吸方法上强调以腹式呼吸为主
道家练功时十分重视“调息”,也就是调整呼吸的方法。强调水升火降、阴阳易位、坎离颠倒,这是道家阴阳学说,将南方位“离卦”与人体五脏的心和五行中的火相对应,心属火乃称“离火”;将北方位“坎卦”与五脏的肾和五行中的水相对应,肾属水乃称“坎水”。人体健康与坎离相交,水火既济密切相关,所谓“坎离颠倒”“阴阳易位”就是指肾水上腾、心火下降,阴气温煦五脏使气机通畅。中医理论以实为火,以虚为水,把胸实称为“心火过盛”。一般人都是胸实腹虚,心火在上而肾水在下称下虚上实。而通过练太极拳使用腹式呼吸,使肾水上升、心火下降,逐而变换上虚下实、腹实胸宽的相反状态。即:水升火降。《看太极图解》
以上各条是本人对外家拳和内家拳的一点抽象领悟,望方家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