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洪洞通背拳文化传承与发展
·五行通背掩手劈山炮
·五行通背三绝掌
·战术五行通背拳的战术运用
·谈五行通背拳的内劲及外劲
·五行通背肘击法
·五行通背腿法绝技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传统功夫>洪洞通背拳> 正文
洪洞通背拳和陈式太极拳亲缘关系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4-07-18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0131.jpg

        国际太极拳大师、陈式太极拳第11代传人、陈家沟第19世传人陈立清女士,“1975年不顾严寒酷暑,两次赴太原、洪洞许方庆老师处觅回了陈氏失传近三百年的陈氏108势长拳”。 
  许方庆老师是洪洞通背拳第七代传人。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代太极拳大师在年届六旬要去山西洪洞再学拳呢? 
  洪洞通背拳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已有数百年历史,是中华武术宝库中一支优秀拳种。此拳气充于丹田,力发于腰,通背而出,传于四肢,主张侧身而进,巧力胜人,高捧低按,里勾外挂,摇身拆膀,闪惊巧取,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随意而行,随力而走,极尽刚柔屈伸之妙,风驰电掣之势,动如猛虎,静若岿山,手法多变,奥妙无穷。 
  相传洪洞通背拳和河南温县陈家沟太极拳有根深蒂固不解之缘,二者虽套路形式结构不同,但拳经、拳谱几乎一致,都以“拳经总歌”为指导,功聚一身,巧力胜人为要旨,借力使力为法门。只是通背拳是以108个动作组成母拳套路,又以数十个子拳套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因而洪洞通背拳更具有原始风貌。近代著名太极拳家陈立清大师不辞辛苦多次到洪洞寻经取宝,就是为了完善陈家沟的太极武学。 
  早在明朝洪武5年,陈家沟陈氏一世陈卜就是从山西洪洞移民到河南温县的:“陈家沟陈氏第一世陈卜,原籍山西泽州郡(今晋城)。明洪武5年(1372年)迁至河南沁阳县,随又搬到位于温县城东十华里的常扬村。随着陈氏人丁繁衍,常扬村遂改名陈家沟(至今村中陈姓占百分之八、九十)——陈小旺《世传陈式太极拳》”。当时移民集中出发地在洪洞县大槐树附近,这就有了后世:“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之句,因而河南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和洪洞通背拳就有了不解之缘。洪洞通背拳虽以拳称,实际上是一套完整的武术体系,它包含母拳108势,子拳套路数十个(实质是各种实用散手组合),对练套路及各种杂软长短器械套路,总计有上百个套路及功理功法、拳经、拳谱、要义等,是十分完备的一个古老武术家族。 
  在山西洪洞县流传着有关通背拳的许多俚语、童谣。如“通背拳圈套圈、象娘纺织缠线线,缠来缠去变蛋蛋、小圈变大圈、大圈套小圈、平园立园有钭园、娘缠线儿练拳、纺娘学会通背拳,缠来缠去九连环。(通背九排子),勤练园滑更自然”。 
  如“任彼力大壮如牛、牵动四两吾自由,拳不打力勿顶牛、引化拿发圈中求”。等等。 
  中国著名武术家马贤达先生赞之:“洪洞通背,武林瑰宝”。 
   
  一、通背拳源流 
   
  关于洪洞通背拳的传承有多种传说和文献,较为可信的是清代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山西平阳府(现临汾市)苗屯吉书升家收留了一位武功高超、为人忠厚大方的英雄好汉,其人自称姓郭名永福,系河南温州人氏,在家乡好打抱不平,见义勇为,失手打死恶霸,弃乡外逃流落平阳。吉书升惜其武功,怜其不幸诚心挽留,郭永福便暂栖身吉家并传授武功给苗屯村民多人。数年后郭永福出游到洪洞县苏堡镇,偶见当地有村民数人在练拳,正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郭永福以武术家的眼光看所练的拳术华而不实,误人子弟,出于本性,郭上前搭话,逐引出比武较技。谁知对方数人还没看清如何交手,瞬间便莫知其妙跌出丈外,稍一搭手便被抛出,如此功夫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惊诧之余,一少年公子回府请出教拳师傅,谁料拳师一搭手,同样惨遭败北。游客的闪电击法惊动府上高官。原来苏堡镇居住着一位回家探亲的吏部官员,村民称之为“天官”,天官询问郭永福何以打手下人,郭回答是他们自己倒的,问何以能倒?郭答这是借人之力。天官见其拳法神妙,便恳留府上,从此郭永福便设教于天官府,开始系统地传授武功。天官后来回朝,奏明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御赐“神拳”之号,从此“洪洞通背拳”誉延至今200余年。 
  根据史料记载;所谓“天官”,正是乾隆朝的吏部待郎刘秉恬。吏部尚书称天官,待郎不过是“副”天官。《清史稿》“刘秉恬传”载:“刘秉恬,字德引,山西洪洞人,乾隆二十一年举人,二十六年明通榜,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再迁郎中。三十二年者选福建道御史,转吏科给事中。大学士傅恒督师……”,他一生主要工作是在战争中充任督粮运草官员。善军事,谙技击,刘秉恬任“副”天官约在乾隆四十一年至四十四年(公元1776年—1779年),因母逝回到洪洞苏堡镇守孝制,在此期间偶识郭永福,聘为府内武功教师。约在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刘受皇帝召见时,向乾隆皇帝为郭讨封“神拳”称号。郭永福系统地传播了108势母拳及子拳套路、器械、对练,同时传留了《拳经总论》、功法、拳谱等。所传留这些都和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氏拳械谱”几乎一致。这也为后世留下了难解之谜。 
   
  二、通背拳的变革 
   
  通背拳自第一代郭永福起,得其精华的是天官府长工贺怀壁、帐房先生张秀德、临汾苗家庄(苗屯)吉书升等。贺、张二人做为二代佼佼者,便将通背拳延袭相传,至第六代传人洪洞高公村樊一魁时已经过了150多年。时值国内军阀混战,日军侵略,内忧外患,樊一魁先生背着“当务之急,盖民族要有卫国之精神,必先练健壮之体格。练健壮之体格,必首重自强之武术,若武术能通,然后执枪械以卫社稷,决胜疆场定当事半功倍矣”,将广泛流传的通背拳“绘图附以说明”石印成书,改名《忠义拳图稿本》其八卷。在忠义拳图稿本问答篇中“问,君练此拳何名通背今易忠义得有说乎?答:通背有行拳,有缠拳之称而无忠义之名,所以名之者,乃以训人于忠义也”。这便是近代所谓的更名“忠义拳”由来,但此名并没有响应和延袭,今仍称通背拳。 
  通背拳传入山西洪洞,那么通背拳的前身又是什么?是谁教的郭永福?郭永福又是何人?为什么说和河南的陈家沟又有不解之缘?六十年代,上海武术家顾留馨先生在所著的《简化太极拳》(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书中说:“长拳108式于乾隆年间由河南镖师郭永福传入山西洪洞县贺家庄,1936年樊一魁著《忠义拳图稿本》(洪洞荣仪堂石印)共8册。将此拳逐势绘图、势名与歌词与《陈氏拳械谱》所载相同,惟别字较多,虽已改名为通背拳,实为陈王庭所创在陈家沟失传之长拳一百八势。” 
  顾先生这段话是基本准确的,文中除陈王庭还是陈王廷有异外,较准确地揭示了陈氏拳械谱中的长拳去向。那么陈氏的家传拳学又怎么会由“镖师郭永福”所得呢?郭永福又是何人?怎么陈家沟又会失传了呢(至今无后人会练)?陈家沟在太极拳史上的重要地位世人皆知,陈氏的家传拳学又是什么呢? 
   
  三、陈家沟和陈氏家族 
   
  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位于河南北部,临近山西。在早先并没有陈家沟这一地名,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鉴于当时的河南怀庆府战乱后造成的人烟稀绝,遂从山西移民到河南等地,陈氏第一世陈卜便是从山西洪洞强迁至河南沁阳县境,在该县东南三十华里的地方定居落户。从洪洞移民到河南的陈卜,精通拳械,乐于助人受到邻里敬重,他的住地叫做陈卜庄。后来由于自然环境原因,陈卜全家又搬居位于温县城东十华里的常阳村,随着陈氏人丁繁衍,常阳村遂改名陈家沟,至今600年陈氏家族长兴不衰,全村陈姓占百分之八、九十。正是这一福地,在中国武术史上有了浓墨厚彩一笔。陈氏一世陈卜虽精通拳械,受人敬重,但历世如何相传,精通的是什么拳械,现缺乏史料记载,暂归为传说;但到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就不同了。 
  “陈王廷(字奏庭,约公元1600年—1680年)”(见陈小旺《世传陈式太极拳》一书)。在《陈氏家谱》陈王廷旁注“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陈氏家乘》则说“明庠生,清入武庠”,虽然《家谱》和《家乘》说法有异,但都说明了陈王廷是个文武兼修的人才。如果上述属实,那么陈小旺所推断的陈王廷生卒“约公元1600年—1680年”就可能有误,原因是明朝灭亡,满清开国是1636年,1644年入关称帝。如果是1600年出生,1644年明亡,44岁的人不可能还是“明庠生,清入武庠”(学堂学生),即便按满清开国1636年起算,也是36岁的庠生了,那么陈王廷也就太无作为了。如此推论,陈王廷出生最早也应在1620年-1625年左右,这样才有可能是“明庠生,清入武庠”双庠身份,生卒年代的大致和准确与否,这都不可抹煞陈王廷其人的真才实学、进取精神和历史地位。 
  说陈王廷有真才实学,源于陈王廷的《拳经总歌》以及拳械套路(见陈氏两仪堂《拳谱》),陈王廷何以会创造出长拳及炮捶等多种武学套路,和他的“明庠生,清入武庠”分不开,在家传拳学的基础上,陈王廷着重吸收了前朝明将戚继光综合16家拳法精粹整理的民间武学精华《拳经捷要》,从而在武术传承中起了大的中介作用。陈王廷所撰的《拳经总歌》正是戚继光《拳经捷要》的发挥(后文有较详的比较和阐述),陈王廷的长拳108势,也基本全盘吸收了戚继光的“善者三十二势”,而且从拳理和用法都未脱离戚继光的拳意,正是这样才为以后的太极拳奠立了深基。 
   
  四、戚继光《拳经》的由来及陈王廷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八为神机座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暑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见明史卷二百十二)。 
  宁波是当时是“内家拳法”的主流地,时有张松溪为主要代表人物。内家拳技法很多,“且崇尚穴法,善用跌法,其劲路主柔”,在战略战术和技术方面,强调“后发先至,以柔克刚,顺势借力”等。戚继光以驻军战将的身份,深知“大抵拳、棍、刀、枪、钗、钯、剑、戟、弓矢、钩镰、挨牌之类,莫不先有拳法活动身手。其拳也,为武艺之源……”的基本道理,“故择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势,势势相承。遇敌致胜,变化无穷”(见戚继光《纪效新书》卷十四)。这就有了戚继光的名著《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该书中有拳,有刀,有枪等多种武艺图解和用法,是现存较早的武术理论和实践一书。 
  陈王廷(假定1620年左右生人)距戚继光(1528-1587年)去世时相距仅30多年,戚氏的《纪效新书》在军旅时已有流传,“凡有奇兵者,莫不宗之”(李承勋跋),戚氏身后数百年间,一直是兵家必读之书,影响直到近代。当时武庠生陈王延应是必修之经,后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拳经》的实用性,从而才有了完全继承和发展的《拳经总歌》及套路由来。这一切都归咎于陈王廷的继承家学,广纳百川,发扬武术“闲来时造拳”的可贵精神,至今留传的陈王廷《长短句》“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绝不是空穴来风,先不管此词是否陈王廷亲作,但说明一点,陈氏拳械在陈王廷时应属一个中兴发展时期,是关键的环节。 
  陈王廷兼收并蓄汲取各家所长,以实用为主创编的拳械套路,陈氏后人给予了传播和发扬。从九世陈王廷起,陈氏武学的传播、发展、完善、定型都集中在陈氏第十四世至今,也就是在杨露禅北京传播太极拳后,陈氏太极拳才有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甚至完善的《家谱》、《家乘》及《陈氏太极拳图说》等问世。此前的陈氏拳械到底是什么内容和风格呢?陈氏两仪堂《拳谱》中的长拳108势是否即“通背拳108势”,还得回到郭永福其人。 
   
  五、“神拳”郭永福 
   
  郭永福约1770年前后到了山西,当时自称镖师出身,以时年30岁左右来推断,郭永福应是1740年前后生人。在陈氏世系表中可以看出,陈氏第十四世陈有本、陈有恒、陈有孚、陈长兴应是同代,这个陈有孚是陈氏十三世永兆名下,如果是陈有孚因犯命案避祸到祖籍山西洪洞,更名郭永福(或许母姓郭氏),那么他所传授的陈家沟武学就顺理成章了,只不过将原拳学易名通背拳而己。这样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拳名、拳谱、拳经都和“《陈氏拳械谱》所载相同,惟别字较多”。如果郭永福另有其人,那么在封建保守社会,陈拳又是家传,外人郭永福又如何能系统学到陈家沟世代家传的武功,且绝技惊人:又如何能完整地得到陈家沟秘传的拳经拳谱;这就耐人寻味了。郭永福能如此精于陈氏拳械,绝非外人所能及。另外洪洞流传的咸丰年间手抄本《通背缠拳》(菊轩主人:通背第四代拳师)就称先师为郭有福。有,永音近,故通背拳传人中“郭有福”、“郭永福”同音字世代相传至今,故郭永福有可能是陈氏十四世陈有孚。此推论如准确,何以陈有孚所传的拳学是108势而非太极拳呢?陈家沟太极拳是陈长兴时期传外姓杨露禅而扬名的。陈长兴(1771-1853)是1771年生人,前面推断郭永福(陈有孚)到山西是1770年左右,时年如30岁,应是1740年前后生人,这样虽然陈有孚和陈长兴同是十四世人物,陈有孚显然比陈长兴要大30岁甚至更多,因而陈有孚所学正是陈王廷所创长拳108势,也是最原始的陈氏武学部分。至于陈长兴又如何演变成太极拳,那是太极拳专门研究的课题了。现在陈家沟已失传的长拳108势,起码在陈氏第十四世时还是有继承和传授的。 
   
  六、《拳经总论》和《拳经总歌》 
 

 0130.jpg


   
  郭永福所传的《拳经总论》七言二十二句和河南陈家沟九世陈王廷所传《拳经总歌》七言二十二句,二者仅有个别字不同,现列举如表1。 
  以上二篇《总论》、《总歌》无疑是大体一致的,显然出自一人。陈王廷做为明清之际的“文武庠生”,博学多才,深谙武功,他大量吸收了明朝爱国战将戚继光的武学精粹,创编了长拳108势、炮捶等实用武功后世流传。为了得到证实,不妨再将陈王廷的《拳经总歌》和戚继光的《拳经捷要》进行对比,不难看出陈氏家传武功的源流与发展。 
  从以上武学对比来看,陈家沟九世陈王廷的确是文武皆备的全才,他继承和发展了戚继光的武学精华,创编了长拳108势等武学,也奠基了后世定型的陈式太极拳。因为明朝战将戚继光就对多家民间武功精华进行了整理,并用于了实战,而且根据临战经验总结出了大量的武学心得,如:“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纪效新书卷第十二〈短兵长用篇〉);“千言万语,不外乎[致人而不致于人],”[后人发,先人至],“总要只是乘他[旧力略过,新力未发]八字耳,至妙至妙”。“俱是顺人之势,借人之力,即要快捷,又要似进实退,而后进则大胜矣”(纪效新书)。戚继光这些武学实战心得,被陈王廷大部接受,所以独创了拳、械套路。经后人的不断学习和理解,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太极文化和原始风貌的通背拳108势武学系列。 
  历经数百年,洪洞通背拳仅是一个地域拳种名称,其实在山西广泛地区都有通背拳流传,如有灵石县、霍州市、洪洞县、临汾市、河津市、运城市、万荣县、永济市、临猗县等山西广大地区,目前,洪洞通背拳在国内、国际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传播和发扬光大。洪洞通背拳和陈式太极拳是否一脉相连,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陈氏太极长拳、洪洞通背拳与唐村通臂功1983年武林杂志第七期上刊登了一篇题为《郭永福与洪洞通背拳》的文章,对洪洞通背拳的历史传承及与太极拳的“血缘”关系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清乾隆年间(1736---1795),河南人郭永福在家乡身负命案,化装成乞丐逃入山西洪洞一带,有意投靠天官府求得庇护,一次在山西洪洞县苏堡镇天官府刘某的拳场上显露武功,技惊四座,后来,天官府中账房张秀德,长工贺怀壁学得此术,逐渐在山西洪洞一带传练开来,此术就是洪洞通背拳。
  洪洞通背拳与陈氏太极长拳的“血缘”关系体现在“拳经总论”(陈氏太极拳系称“拳经总歌”)上,“拳经总论”(或歌)作为通背拳、陈氏太极长拳的指导思想,二者只有个别字的差异,且二者拳谱字句如出一辙,套路顺序编排相同。前辈顾留馨在其《太极拳研究》一书中多次提及洪洞通背拳实为陈王庭所创,其根据是山西洪洞通背拳第六代传人樊魁著的《忠义拳图稿本》定势图和歌决与陈家沟存谱太极长拳一致。
   由此想到,博爱唐村《李氏家谱》序中有这样一段话 “李氏第九氏李仲、李岩结陈沟姑表陈王庭三表兄弟太极门拜师结义,树志文武,竟功成名,创艺太极养生功,练传无极功、十三势、通臂功 ”。可见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庭是在博爱唐村学得的通臂拳,而唐村的通臂拳是由紧邻唐村的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传出来的。
  近日,在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周边村镇得到一本通背拳古谱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古拳谱本由一位长者珍藏,九十多岁去逝后再由儿女收藏至今,该谱封面已漫漶不堪,无拳名,听他的子女说以前封面上有两个字叫“老拳”。无序言,只在首页中找到“文同堂宋记”五个字,一势一图,共98势,98图。拳谱名目如下:


        懒扎衣立势高强,丢下腿出步单鞭,七星拳手足相顾,探马拳太祖高传,当头炮势冲人怕,中喇单鞭谁敢当先,跨虎势诱伊发脚,拗步势手足活便,兽头势如牌挨进,抛架子短当休延,孤身炮,翻花舞袖,拗鸾肘,左右红拳,玉女穿梭倒骑龙,连珠炮打的是猛将雄兵,猿猴看果。高四平,封脚套子,小红拳是火焰攒心,庇身拳,指裆势,剪臁踢膝,金鸡独立,朝阳起鼓,护心拳专降快腿,拈肘势逼退英雄,哧一声小擒拿休走,挐鹰捉兔硬开弓,下插势闪惊巧取,倒插势谁人敢攻,骑马势冲来敢当,一霎步往里揪採,抹眉红盖世无双下海降龙,上山伏虎。朝阳手,便身放腿,一条鞭打进不忙,悬脚势诱彼轻进,秦王拨剑,存孝打虎,锺馗仗剑,佛顶珠,雀地龙按下,朝天磴立起,鹞子解胸,白鹅掠翅,黑虎拦路,胡僧托钵。燕子衔泥,龙戏珠,赛过神枪。丘刘势,左搬右掌,鬼蹴脚扑前扫后,霸王举鼎,韩信埋伏。右山势,左山势,前冲后冲。观音献掌,童子拜佛。翻身过海,回回指路。敬德跳涧,单鞭救主。青龙献爪,野马提铃,六封四避,金刚捣碓,下四平,反堂庄望门赞,下压势上一步封避捉拿,推山二掌,罗汉降龙,右转红拳左转红拳右骑马,左搭袖右搭袖,回头搂膝拗步插一掌,转身三请客,掩手红拳双架梁,托天势,左搭眉右搭眉,天王降妖,上一步铁翻杆,下一步子胥拖鞭,苍龙摆尾,拍手仙人摘乳,回头一炮拗鸾肘,躲子三红仙人捧盘,夜叉入海,刘海捕蝉,烈女捧金盒,直符送书,回头内通背窝里炮,收回去双龙抹马,急回头智远看瓜,直转两拳护膝势当场按下拉回定满天星谁敢与吾来比並.

        (附)陈氏太极108势长拳歌诀   

        懒扎衣立势高强,丢下脚出步单阳。七星拳手足相顾,探马势太祖高传。当头炮势冲人怕,中单鞭谁敢当先。跨虎势挪移发脚,拗步势手足活便,寿桃势如牌抵进,抛架子当头按下。孤身炮,打一个翻花舞袖。拗鸾肘,左右红拳,玉女穿梭倒骑龙。连珠炮打的是猛将雄兵。猿猴看果谁敢偷,铁甲将军也要走。高四平,迎风跺子,小红拳,火焰攒心。斩手炮,打一个凤鸾藏肘。窝里炮,打一个井缆直入。直入势,庇身拳,转身吊打。指裆势,剪臁踢膝。金鸡独立,朝阳击鼓。护心拳,专降快腿。拈肘势,逼退英雄。吓一声小擒拿休走,拿鹰捉兔硬开弓。下扎势,闪惊巧取。倒扎势,谁人敢攻。朝阳手,便身防腿,一条鞭打进不忙。悬脚势,诱彼轻进。骑马势,冲来敢当。一霎步,往里就踩。下海降龙,上山伏虎。野马分鬃,张飞擂鼓。雁翅势,穿庄一腿。劈来脚势,入步连心。雀地龙按下,朝天磴立起。鸡子解胸,白鹅掠翅,黑虎拦路,胡僧托钵。燕子衔泥,二龙戏珠,赛过神枪。丘刘势,左搬右掌。鬼蹴脚,扑前扫后。霸王举鼎,韩信埋伏。右山势,左山势,前冲后冲。观音献掌,童子拜佛。翻身过海,回回指路。敬德跳涧,单鞭救主。青龙舞爪,恶马提铃。六封四闭,金刚捣碓。下四平,秦王拔剑。存孝打虎,锺道仗剑。佛顶珠,反(足堂)庄望门攒。下扎势,上一步封闭提拿。推山二掌,罗汉降龙。左转红拳左跨马,右转红拳右跨马。左搭袖,右搭袖。回头搂膝拗步。插一掌,转身三请客。掩手肱拳双架梁,单风朝阳,回头高四平金鸡晒膀。托天叉,左搭眉,右搭眉,天王降妖。上一步铁幡杆,下一步子胥拖鞭。苍龙摆尾,仙人摘乳,回头一炮拗鸾肘。跺子二红仙人捧玉盘,夜叉探海,刘海捕蝉,烈女捧金盒。直符送书,回头闪通背窝里炮。收回去双龙抹马,急回头智远看瓜。自转两拳护膝,当场按下。满天星,谁敢与吾比(人并).
      通过比对,洪洞通背拳、陈氏太极108势长拳、博爱唐村通臂功此三者同出异名,实属一脉,有着非同一般的“血缘”关系,其间用字用词虽略有不同,但基本架构、顺序还是极其相近的,一种拳式在不同的三个地方传练至今且都有拳谱相继面世,不仅可以相互佐证,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给后学者留下了极其保贵的太极文化资料和更多的参考,还原了通背拳历史本来面目,为进一步研究、发展、整理我国武术遗产奠定了基础。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13653836336)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洪洞通背拳文化传承与发展
·概说崆峒派武道/白义海
·五行通背三绝掌
·五行通背肘击法
·五行通背腿法绝技
·概说崆峒派武道/白义海
·洪洞通背拳九排子用法举例
·五行通背掩手劈山炮
·一代通背拳宗师——韩鹏尧
·谈五行通背拳的内劲及外劲
·洪洞HONGTONG通背拳(1-3排)
·洪洞通背拳九排子用法举例
·概说崆峒派武道/白义海
·概说崆峒派武道
·概说崆峒派武道
·一代通背拳宗师——韩鹏尧
·五行通背腿法绝技
·五行通背肘击法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