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白义海
崆峒山,位于甘肃平凉,以“黄帝问道”而载入史册,也以释、道、佛三教合一而称奇天下。周穆王、秦始皇与汉武帝均以登崆峒为盛事。崆峒山自古以来就有“神州西来第一山”之说。
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群峰高耸,层峦叠翠,既具北国雄伟之山势,又有江南优美之水色。崆峒山素有“西镇奇观”、“中国道教第一山”之美誉,盛名传于海内外。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山上先后修建有佛道二教基地的“九院”、“十二宫”,共有寺观42处,大多集中分布在“五台”区,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现仅保存法轮寺的宋石经幢,十方院的元蟠龙石柱,东台宝庆寺的元代石壁及明建凌空塔。
一、崆峒武术源流及特点
崆峒山是中国五大武术流派之一崆峒派的发祥地。中国第一部辞书《尔雅》中就记载说:“空同之人武”。汉飞将军李广、抗金名将吴磷,和抗击西夏的法淳等人,都是习练崆峒武术的杰出代表。由于崆峒山是陇东黄土高原腹地独有的风景石山,气脉丰腴,因而前来修道者多以习武人手,以强健体魄、通达筋脉作为得道之基。因此,无论是崆峒山之道士,或是尚武戴发修行之人,都有一两手武术绝招。崆峒武术与道教文化紧密相连,神秘奇诡,风格独特。
初创于崆峒道家的崆峒派武术,唐末时由修行者仙师飞虹子云游天下,感念民众之体弱,顿生传授强身健体、开启智慧之方法,便以广成子的养生学说,伏羲所创太极八卦之机理,敦煌太空飞天之形态,回到崆峒山,在山上结庐而居,始创崆峒派武学。不久,这里便凝聚了大量远近慕名而来的武林同道,因钦佩宗师的功夫和为人,纷纷拜在门下,成为崆峒派的最初传人。部分徒弟原本就是功夫高手,他们从外面带来了各门功夫和奇门兵器。飞虹子宗师于晚年把平生所学加上徒弟们带来的各门杂学加以糅合,融会贯通,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崆峒功夫。飞虹子根据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等因素,把崆峒派的一百多种武术套路分为八大门:飞龙门、追魂门、夺命门、醉门、神拳门、花架门、奇兵门、玄空门,前五门也就是传说中的“崆峒五老”,每门均有十几种套路,包括刀、枪、棍、剑、拂尘、峨眉刺、风火轮、九齿铁耙、扇、双钩、双锤、连枷、鞭、鞭杆、镖、飞爪、挎虎篮、判官笔、法铃等。其器械中的月牙铲、拂尘和扇子,以及拳法中的先天罗汉十八手、飞龙拳和崆峒太极,均具有三大宗教的文化信息。相传,先天十八罗汉手是达摩所创的少林母拳。崆峒派始祖把先天十八罗汉手作为本派基本功,传功授徒。
崆峒派武术中所蕴涵的文化,包容了在中国大地上所产生和延续的道教、佛教、儒教文化的精髓。其武术也融合了三教之特色,刚柔结合。一些人认为崆峒功夫苍劲有力,却有阴狠毒辣之嫌;也有人认为,崆峒功夫沉稳低调,虚怀若谷;还有人认为它是绵里藏针,后发制人。这些都是因其观察的出发点不同所致。崆峒功夫既非至刚,亦非至柔,亦非专注于协调阴阳之平衡。其独特性在于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训练方式。不主动攻击人,处于被动,招式的刚柔程度视情况而定;切磋时,当对手抱着切磋心态来试探时,崆峒拳师则还之以礼,点到为止,拆招还招。而当对手怀揣伤人之心而突发重手时,崆峒拳师则进入一种不同状态,立即使用更加凶狠的杀招使其自食恶果。
明代道士张三丰避居崆峒五年,在雷声峰提诗留碑,还有许多传闻轶事。在张三丰之前的隋唐时期,崆峒派武术已名声大振,广成子养生之术和黄帝养生内经,皆以武功作为健体之术,征战之技。北宋庆历年间,崆峒和尚法淳率众僧大破西夏军,仁宗皇帝御赐紫衣予以嘉奖,崆峒武学盛极一时。清康熙年间,王辅臣起兵叛乱,一把火烧了崆峒山,记载崆峒武学的典籍也随之湮灭。清乾隆年间,崆峒山开始归道教龙门派管理。到了近现代,崆峒武术传人更是群英荟萃,人才辈出。著名武术家有童天祥、马恒福、居室安、燕飞霞、白义海等人,他们武艺精湛,拳法出众,在国内外积极从事崆峒武术传授活动,授徒众多,桃李遍华夏。1956年,崆峒派第十代掌派人燕飞霞勇夺第一届全国武术桂冠,称雄中华武坛;1957年,中国参加缅甸国际武术大赛,全国五大武术流派最年轻的掌派人燕飞霞独得5项冠军,威震世界武坛。尔后,燕飞霞先后教武于广东、上海等地。1981年,燕飞霞打入日本,力战东洋武士,在日本创立崆峒武馆,把崆峒武术之大旗插在号称尚武神勇的日本东京都。
二、崆峒武术门派简介
崆峒派武术自飞虹子独创一派,现已传到十一代,每代均有掌门人。经过第十代掌派人燕飞霞的丰富与完善,崆峒武术现已整理出如下门派。
飞龙门
飞龙门是崆峒派武术的初级门,这一门里包括先天十八罗汉手、飞龙拳、飞龙掌、飞龙刀、飞龙枪、飞龙剑、飞龙双剑、飞龙棍、飞龙铲、飞龙双钩、飞龙双鞭、飞龙双锤、功力石锁等。
追魂门
追魂门在飞龙门的基本套路和动作上加强了攻击性,它的攻击招式多变,招招紧逼,连绵不断,有排山倒海之势。其各路名称亦多由飞龙门中的“飞龙”变成“追魂”之称谓。即追魂拳、追魂掌、追魂刀、追魂枪、追魂剑、追魂棍、追魂铲、追魂双钩、追魂双鞭等等。
夺命门
夺命门是在追魂门的基础上又上了一层,在手法、套路、技击功夫上成为一体,讲究实打实拿,以技击强身健体和增强功力为目的。其特点是势猛刚烈,绝招频出,招招致命,不留活路。因此,夺命门各路多以“夺命”冠名,如夺命拳、夺命掌、夺命剑、夺命棍、夺命双钩、夺命刀、双刀进枪、棍进枪、大刀进枪、夺命点穴八手等十几个套路。
醉门
醉门是在夺命门的基础上更上一层,主要强调动作中的跃、翻、仆、腾、宕等功夫。醉门分文武两类,称文八仙和武八仙。文八仙重在醉态的表现,锻炼人在失重状态下的平衡能力,麻痹对手;以刚烈显赫著称的文八仙,是以巧进击眼睛、颈部软弱部位,杜绝猛冲猛打,发太极四两拨千斤之功效,没有跌仆动作;武八仙讲究地躺拳功夫,锻炼意、气、神所蕴涵的爆发力,柔中带刚,着重跃、跌、仆、腾、跳等动作。醉门中的套路亦因此多出了十几个套路,如文醉拳、武醉拳、文醉剑、武醉剑等等,都是文武各一套,拳、掌、刀、枪、剑、棍、铲、钩、鞭齐备。
神拳门
神拳门拳术之身、步、手法,多以弧线、曲线形成,取太极阴阳鱼应对哲学思想,在运动中攻防,进击时动中有静,静极生动,刚柔相济。神拳门中同样有拳、掌、推手、刀、枪、剑、棍、铲、钩、鞭等十几种套路。神拳门是崆峒派武术中攻击性最高的武功。所谓神拳,即“花拳绣腿”——不是通常所指表演中的那种“花拳绣腿”,而是指拳打不实,用意不用力,如游龙一般,神出鬼没,招式诡秘,以内气伤敌内脏。各种兵器亦以气伤敌,是崆峒派拳术中登峰造极的功夫。
花架门
花架门以神拳门为基础,针对女性,结合敦煌壁画上的飞天造型而创立的一门集攻防与欣赏为一体的上乘功法,神情飘逸似飞天舞蹈,尽显人性之美,习练配乐,多以古筝二胡之舒缓柔美之曲调,令武者陶醉,令观者入迷。其造型优美,攻击巧妙,尤适于女性习练。花架门有出水芙蓉、香飘宇庭、笑傲乾坤之风流扇、桃花扇、逍遥扇、花架拳、花架枪、花架剑和龙凤双钩等十几种套路。廿世纪八十年代末,燕飞霞授花架门于无锡弟子陈燕青。1999年授花架门于花舞影。
奇兵门
崆峒外功和兵器,皆取崆峒之“奇”,其动作时而雄壮威武,时而柔和婉转;对敌之时使用奇门兵器,突发奇招,出其不意,令其防不胜防;奇兵门是崆峒派武术最具特色的一门,以短、小、轻、柔兵器为特色,其特点在于所用兵器短小轻柔,且含有排兵布阵之阵法.拥有风火五行轮、风火扇、挎虎篮、飞爪、拂尘、九齿铁耙、鞭杆、大连枷、小连枷、铁琵琶、铁烟斗、风火钩、分水峨眉刺、牛角拐、绳镖、翻天印、太统法铃、笔砚挝(判官笔)等。阵法有太极阵、八卦阵、十二生肖阵、二十四天魔阵、三十六游龙阵、四十八降妖阵、六十四卦齐天阵、八十一通天奇门遁甲阵、七星回天阵、二十八宿造天阵、十套阵法等。
玄空门
玄空门是在神拳门的基础上增加了秘传修炼,为崆峒派秘传之宝,多为历代掌派人独修之法。它以关爱生命为主线,以武修性,其上乘功法之无相神功、达摩神功,柔美绝伦。以舒展之手臂翩然拥动,似母拥婴儿,柔情之身躯吸纳天地日月之精气,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除此之外,还主修崆峒派内功心法和针灸疗法等。以针灸、中药、易经、气功结合而成的疗病方法《易通疗法》,是崆峒山镇山之宝。其中的针灸则取用《灵龟针法》和《子午流注》之时辰、穴位、脉络,借以《易经》之卦相推断,配合气功引导助力,再服用几味中草药,达到疗病奇效;以藏传佛教密宗之咒语,手印为主的修心之法,历来为崆峒派所重视,是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必修法宝。此法以《金刚七句》和《一切如来陀罗心秘密咒》及《莲花生大师咒》为主课,每咒以八十万遍为阶梯,直至心空如宙,体同大宇为止,达到大智大勇,大慈大悲,大彻大悟,大雄大力的佛之境界;在做人处世上讲求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大法度。在修性上以道家所精释的道法自然,空同如如,达到无我无相,无执无着的境界,玄空而意空,意空而识空,乃至真空,方显神通。
崆峒太极拳
崆峒太极拳来源于崆峒派的古太极八式,是崆峒千年传派掌派的必修健身之功法。它依据太极八卦原理之刚柔相济,虚实并用,历经崆峒派十一代掌派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行如流水,止若平镜,反映似回声,有形若无形”,“用意不用力”,以达到“意在势先”、“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松柔圆转”、“迈步如猫行”、“绵里藏针”,发四两拨千斤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