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火星镇,一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宿舍。八极拳第九代传人之一,71岁的李德胜便住在这里。老街道,要精确地找到某一户人家,并不容易。即便到了楼下,也得打电话确认。电话接通,没等记者说话,“喂”的一声已经从四楼窗户里传下来。“声如洪钟”,算是亲身领教了。
循声上楼,门是开的,只见老先生一边做家务,一边等着记者的到来。 从洗衣机里拿出刚洗好的衣服,用力地抖开,衣服扇动空气“啪啪”作响。
“您这样抖衣服,恐怕是用了点内功吧。”记者打趣道。我们的采访,或者说聊天,就从“内功”开始。
溯源
从吴钟拜师说起
清朝乾隆年间,直隶沧县后庄科村(今属山东庆云)有位后生,因拳法、枪术了得,闻名远近。有一天,后生的武场里来了一对老年夫妇,老头笑问:“年轻人,你天天练枪,这枪法到底有用没用?”后生血气方刚,自然受不了这激将,“怎么没用,要不你来比试比试?”
老者笑而不语,拿起馆里最小的一支枪,后生则操起最大的一支。没想到,两人的攻防只进行了一个回合,后生手中的枪便跌落下来。
“扑通”一声,后生跪在地上,拜师求教。老两口在后生家中住下,后生每日好酒好菜招待,却始终难得真传。
直到有一天,老者外出访友。老妇见后生终日操练,便从旁指教一二。老者回来后,见后生有所长进,心中暗喜,仍然笑着问道:“你怎么和以前练得不一样了?”后生如实回答:“师娘教的。”
说罢,后生将老两口带到后院,那里已经给二老准备了身后所用的棺木,意为将来要给二老养老送终。就这样,老者正式将毕生武学授予后生。
——关于八极拳的起源,有许多传说。今年71岁的八极拳名家,长沙的李德胜说,这个故事更令他信服,是从师叔马贤达那里听来的。故事里那位后生,便是八极拳创始人吴钟。■记者 陈普庄
痴迷八极,两拜名门
“练传统武术,的确是要练内功的,练八极更是如此。”李德胜告诉记者。
八极拳讲究近身攻击,出拳犀利迅猛,具有很强的攻击力和观赏性。“我年轻时就对于八极拳这门功夫特别向往。”李德胜回忆道,不过直到1978年,年近不惑的他才经师兄高明章介绍,正式拜八极拳名家齐德昭先生为师,入了八极的门。
俗话说,“八极加劈挂,神鬼都不怕”。“八极主张进攻,劈挂重在远打,长短相接,因此无敌。练八极者,必练劈挂。”李德胜说。正是在齐德昭手上,他先后学习了八极拳、劈挂等基本招式。
“我还拜过一位师父,他便是著名武术家马凤图的长子,‘马家四杰’中的长兄马颖达老师。”李德胜告诉记者,那是在1983年,他与恩师在南昌的一次比赛中相遇。“马老师客气,邀我去家里做客。一个礼拜时间,马老师教的全是精华。后来一次见面是在两年后,我在杭州再遇马老师,又将他接到了长沙家中,请他教我。”李德胜不无感慨地说道,真正的大师,不吝啬于“传道授业解惑”,让人受益匪浅。
粗茶淡饭,悠然自得
71岁的李德胜,中气十足,红光满面。问起他健康的秘诀,只有三个字:不讲究。
老式房子,老式沙发,老式电视机和电视柜,民间拳师李德胜的家里,也是一派平民摆设。习武之人大多爱饮茶,李德胜用来待客的,却也是简单的开水泡茶,如同他的言行,清澈而直白。
李德胜说,习武要精益求精,做人还是随意点好。“吃的方面不讲究,粗茶淡饭,不挑食,用你们现代人的话说,就是膳食平衡;穿的用的不讲究,不攀比,对名利要保持平常心;为人处事不讲究,说的是对别人不要太苛刻,对自己则要做到问心无愧。这样的心态,看起来很中庸,其实我认为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这样的人堪称高人,所谓高,在于追求,在于品德,在于情操。”李德胜说,“这些道理人人都懂,完全做到谈何容易。我自己也是如此,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无愧于心吧。”
■记者 陈普庄
华声辞典
【八极拳】
“八极”意为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其它以雄健刚暴的独特风格和挨、崩、挤、靠的贴身技击特点而著称于世,集拳术、器械、技击于一体,动作朴实简洁,刚猛脆烈,多震脚发力动作。经近300年的历史沿袭,从套路演练、功法训练到技击对抗,历久不衰。“文有太极平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足见八极拳的独特魅力。
目前,在我省八极拳名家有高明章、李德胜、李志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