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Function eregi() is deprecated in /usr/home/wh-aqcy4evipbtwah77i12/htdocs/wlshop/includes/lib_main.php on line 771

Deprecated: Function eregi() is deprecated in /usr/home/wh-aqcy4evipbtwah77i12/htdocs/wlshop/includes/lib_main.php on line 775

Deprecated: Function eregi() is deprecated in /usr/home/wh-aqcy4evipbtwah77i12/htdocs/wlshop/includes/lib_main.php on line 779

Deprecated: Function eregi() is deprecated in /usr/home/wh-aqcy4evipbtwah77i12/htdocs/wlshop/includes/lib_main.php on line 783

Deprecated: Function eregi() is deprecated in /usr/home/wh-aqcy4evipbtwah77i12/htdocs/wlshop/includes/lib_main.php on line 787

Deprecated: Function eregi() is deprecated in /usr/home/wh-aqcy4evipbtwah77i12/htdocs/wlshop/includes/lib_main.php on line 791

Deprecated: Function eregi() is deprecated in /usr/home/wh-aqcy4evipbtwah77i12/htdocs/wlshop/includes/lib_main.php on line 795

Deprecated: Function eregi() is deprecated in /usr/home/wh-aqcy4evipbtwah77i12/htdocs/wlshop/includes/lib_main.php on line 799

Deprecated: Function eregi() is deprecated in /usr/home/wh-aqcy4evipbtwah77i12/htdocs/wlshop/includes/lib_main.php on line 803

Deprecated: Function eregi() is deprecated in /usr/home/wh-aqcy4evipbtwah77i12/htdocs/wlshop/includes/lib_main.php on line 807

Deprecated: Function eregi() is deprecated in /usr/home/wh-aqcy4evipbtwah77i12/htdocs/wlshop/includes/lib_main.php on line 811

Deprecated: Function eregi() is deprecated in /usr/home/wh-aqcy4evipbtwah77i12/htdocs/wlshop/includes/lib_main.php on line 815

Deprecated: Function eregi() is deprecated in /usr/home/wh-aqcy4evipbtwah77i12/htdocs/wlshop/includes/lib_main.php on line 819

Deprecated: Function eregi() is deprecated in /usr/home/wh-aqcy4evipbtwah77i12/htdocs/wlshop/includes/lib_main.php on line 823

Deprecated: Function eregi() is deprecated in /usr/home/wh-aqcy4evipbtwah77i12/htdocs/wlshop/includes/lib_main.php on line 827

Deprecated: Function eregi() is deprecated in /usr/home/wh-aqcy4evipbtwah77i12/htdocs/wlshop/includes/lib_main.php on line 831

Deprecated: Function eregi() is deprecated in /usr/home/wh-aqcy4evipbtwah77i12/htdocs/wlshop/includes/lib_main.php on line 835

Deprecated: Function ereg() is deprecated in /usr/home/wh-aqcy4evipbtwah77i12/htdocs/wlshop/includes/lib_main.php on line 839

Deprecated: Function ereg() is deprecated in /usr/home/wh-aqcy4evipbtwah77i12/htdocs/wlshop/includes/lib_main.php on line 843

Deprecated: Function eregi() is deprecated in /usr/home/wh-aqcy4evipbtwah77i12/htdocs/wlshop/includes/lib_main.php on line 847

Deprecated: Function eregi() is deprecated in /usr/home/wh-aqcy4evipbtwah77i12/htdocs/wlshop/includes/lib_main.php on line 851

Deprecated: Function eregi() is deprecated in /usr/home/wh-aqcy4evipbtwah77i12/htdocs/wlshop/includes/lib_main.php on line 855

Deprecated: Function eregi() is deprecated in /usr/home/wh-aqcy4evipbtwah77i12/htdocs/wlshop/includes/lib_main.php on line 859

Deprecated: Function eregi() is deprecated in /usr/home/wh-aqcy4evipbtwah77i12/htdocs/wlshop/includes/lib_main.php on line 863
陈小星--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_陈式其他系列_陈式太极拳_武术VCD/DVD_武林商城
Login
会员
密码
shadow
Category
Cart
History
陈小星--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小星--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商品货号: ECS001007
商品重量: 0克
商品库存: 100
上架时间: 2007-08-20
市场价格: ¥29元
本店售价: ¥24元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购买此商品时最多可使用: 4 积分
goods properties
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best products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是中国太极拳中最古老的拳法之一,它起源于河南省陈家沟,由陈王廷(1600-1680)所创。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是一种轻柔缓慢、快慢相间的有氧运动,由于它运动方式独特,并且有深奥的攻防技击含义,所以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本片在太极拳发源地河南省陈家沟实地拍摄,特邀陈氏第19世正宗传人陈小星大师亲自示范,以保证传授正宗的陈氏太极拳法。

    主讲示范:陈小星 国际太极大师 第十九世嫡传

    第一势 金刚捣碓
    势名考释:金刚捣碓一势,取义为象形之类。势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美化名字,更便记忆。亦可证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不实。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命名。其他流派太极拳均无此名。
    要领:陈式太极拳一路共4个金刚捣碓,而动作连接不同。第一势共7个动作。眼法以正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自然步变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扑步,右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前掤、引掤,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裆,震脚等法。
    歌诀: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按学用精。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
    第二势  揽擦衣
    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作用的。陈式原名揽擦衣。洪师因它的着法是从右外侧接手。截拦来劲,发劲迅速轻灵,擦衣而发,不是将对方揽在怀中的,故改为拦擦衣。
    有人以戚继光拳经为据,妄改陈式原名为懒扎衣,于陈式理法不合。而且戚氏图像为右手高举,眼向左视,左手撩衣于后,与陈式揽擦衣势不同,故不采用。
    陈式太极拳一路共4个揽擦衣,二路(炮捶)只有1个。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前两个动作的步法仍为上势金刚捣碓的小正马步,只是由于身体左右旋转,而变换腿部缠法,并未变步型;从第三动作起才变为右扑步,右侧马步,而成右弓蹬步。手法包括右下掤,右小采,右进步靠、肘、按、挤等法。当年我学此势时,系左手按于左腰,现今习陈式新架者,左手多合在腹前左侧,洪师改为合在心口前。歌诀:揽擦衣先右下掤,右采左按进靠攻。随势肘按螺旋挤,体松气顺神要凝。
    第三势  六封四闭
    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动作的。封是封制对方的着法,使之无隙进攻;闭是关闭自己的门户,做到防守紧严。六封四闭就是既要保全自已,又要严防对方,便于进攻。当然这种要求,不只限于这一个势子。在陈式太极拳各种着法中,都含有这两层意义和作用。
                  陈式老架第一路(十三势)无此名,其他几路则有此名,108势太极长拳中也有此名。陈鑫先生所著《陈式太极拳图说》也无此名,但曾说搂膝拗步亦可名六封四闭。一个手足斜开的大敞门势子,反以封闭为名,意更深远。各势太极拳仍有“如封似闭”势名,与此势毫无相同。
                  当今陈式一路有6个六封四闭,二路(炮捶)只有1个。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头套)虽无六封四闭之名,但在揽擦衣与单鞭连接之处有掤捋挤按的动作练法,今命名为“六封四闭”。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右凡五转。步法从右弓步变右侧马步。右扑步。成左后虚步。手法包括掤、采、捋、按等法。
                  据洪均生先生讲,陈发科师爷教此势时总说:捋时左手贴腰向里缠,右手松肩沉肘下塌外碾,而且捋的姿势是用右腕掌之间搭在对方的左肘关节外上侧。说必须这样四两拨千斤中的“拨”方能有作用。从来不许以右手托对方的左肘,认为手总托不动对方肘部下沉的劲。但如今一般习此势却都左手逆缠,高齐左眼,而且以右手托对方的左肘,不知从何时何人变的。
                  歌诀:六封四闭捋采变,顺势左捋塌外碾。上引下松随敌意,跟步双按闭中封。
    第四势  单鞭
                  势名考释:此势是象形的,势子完成时两手左右展开,如同横担一条鞭似的。陈式一路有7个单鞭,二路(炮捶)只有1个。陈鑫先生在所著《陈式太极拳图说》中说:“左转身蹬一根一势也名为中单鞭,并说明作用为手脚齐用法。“今已无人知晓。各式太极拳名均相同。
                  要领:此势共有5个动作。眼法在一、二两动作注视右前方。从第二动作完成,便转向左前方。身法右、左、中、左、右凡五转、步法从左后虚步,变左前虚步,左小扑步,左侧马步,成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右引左按,左引右挤,左进步靠、左肘、左按、挤等法。
                  陈鑫先生讲解此势作用,右臂含有臂折靠法。
                  歌诀: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互西东。右挤左化左步靠,肘打按挤法更巧。
    第五势  左转身金刚捣碓
                  势名考释:与第一势金刚捣碓同。但洪师加“左转身”三字,以别方向,使学者更为明确此势练法不同处。
                  要领:此势共6个动作。眼法以左前方为主,转身后方向不变,即为正前方。身法左、右、左、左、右、左凡六转。步法从单鞭末动作的左弓蹬步变左半盘步,左扑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左前掤、右收掤左转身掤、抱缠、膝打、震脚等法。
                  此势与第一金刚捣碓不同之处,从势的结构观察,便可看:前者是从两手下垂,两足并立的合势变开势,又变为合势的。此势则是从手足同开的单鞭变为合势的。前势是正面接手,对方的手、步均在我手、步里侧;此势则是对方从我左手外侧进攻,手足始终在我左外方的。
                  歌诀:左转捣碓先引掤,转身化拿兼膝攻。妙在有形似无形,抱捶震脚势沉雄。
     第六势 白鹅亮翅
                  势名考释:此势是象形的。取名重在“亮翅”二字,使人一见此名,便可领悟它是讲手部的开,而不是合,与腿无关。陈式老谱所载命名为“白鹅亮翅”。白鹅亮翅一名,老谱释为“鹅”性凶狠,又有温善之态,故名。
                  各式太极拳均为白鹤亮翅,我依老谱所载。
                  要领:此势在陈式太极拳一路中共有3个。势名虽同,而练法、作用不同。
                  此势共3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从金刚捣碓末动作的小正马步变左侧马步,经外八字步成左前虚步。手法包括左转掤拿,右采左按等法。
                  歌诀:鹅性凶狠面文静,左手下按步含攻。退步右采拴身靠,眼光四射顾盼定。
     第七势 搂膝拗步
                  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动作的,重在“拗步”二字。因我们日常行走时,迈右步则左手向前摆动,迈左步则右手向前摆动。拳势的动作却与人的生活习惯相反,是右或左手足一同向前,故名之为:“拗步”。
                  各式太极拳均有此名,而练法不同。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不变向正前方(西南),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手法包括右手引掤法,进左步捋法,左手肘、挤法、松合全身之劲,贯于两手指尖法。
                  歌诀:搂膝拗步右引掤,左步斜进捋挤成。敞开大门随意使,六封四闭虚要灵。
    第八势初收
                  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动作为向内收脚。而且表明从一路金刚捣碓至此,是初次收法。拳论所说“收即是放”,此势虽步退内收,手亦前放。
                  听洪师讲,陈发科师爷教此势时,经常发出收回的口令。我估计当年杨露禅学此势时,也可能因听到“收回”二字,而讹为“手挥”,于是后来美化其名加“琵琶” 二字,而名之为“手挥琵琶”。陈式太极拳原来初收与再收的练法相同,都是松肩沉肘,手走外下弧线而收的。洪师把再收的练法改为手走里上弧线,因初收练法左手为顺转,再收的左手为倒转,多了一个收法,区别初收、再收不同的练法,符合陈鑫先生咏再收七言俚语:“初收转圈自然好,未若此圈十分巧(圈是周身转不但手足,而手足在外易见故以手转言之)。前所转圈犹嫌大,此圈转来愈觉小,越小小到没圈时,方归太极真神妙……”
                  要领:初收、再收都是两个动作。眼法都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初收右转,再收则左转变右转;步法初收以左弓蹬步变左侧马步,左小侧马步,再收是从左侧马步变右后虚步,成左前虚步,手法前者为左掤,收掤,后者为进左步挤,变右转身退步捋。
                  歌诀:初收转圈自然好,退步掤法进为要。收回原为老势名,拳家更名尽玄妙。
                  (注:“收回”势名,载于《陈式拳械谱》,是五套捶中的老势名称。)
     第九势   斜行拗步
                  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动作方向的。因一连三步都是斜向左前进行的。斜行拗步系老势名称,在陈式太极二路(二套)中也有此名。
                  陈鑫先生在七言俚语中介绍此势:“斜腕吊踝真难看,此中自然有高见,妙手空空从何来,太极图中贵善变,善变神机无滞形,功夫归根在百练……”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向左前方,虽因身法、步法的变化前进,眼法方向始终不变;身法右、左、左、右、右凡五转,步法从前势初收的左小侧马步变右独立步,左小盘步,右侧马步,右大盘步,成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收掤下踹,左转下拿,右进步平挒,右转掤,进左步撩阴靠。
                  歌诀:斜行化拿左脚踹,进步平挒转身采。右转掤法无穷变,三进左肩侧身靠。
     第十势  再收
                  势名考释:此势名称是说明动作的,因第二次收势中,所以名为“再收”。各流派太极拳无此名。
                  要领:此势亦两个动作,眼光向左,随身右转90°仍为左前方,因身、步法变方向,实际眼法未变;身左、右两转;步法从前势斜行拗步末一动作左侧马步,变右后虚步,左小侧马步;手法包括进步左挤,右退步转身捋法等。
                  歌诀:此势转圈皆倒转,太极拳法贵善变。进挤退捋着中法,左脚收回腰下塌。
    第十一势 前堂拗步
                  势名考释:此势名是说明动作方向的。前堂(亦作蹚)是步子向前进。但一路有两个前堂拗步。第一个根据再收的方向连续向左斜角进两步,第三步的左脚向左前斜角迈进,第二个前堂拗步则向正前方迈进两步。
                  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法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右、左、左、右凡四转;步法从再收的左小侧马步变左前虚步,左半马步,右侧马步,成半扑步;手法包括右收掤、左进步双按、进石步平挒、进左步侧掤等法。
                  歌诀:前堂先引双挤胸,再进平挒三肘封。踏雪无痕前堂进,先左后右步分清。
    第十二势 演手红捶
                  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
                  动作的。左掌右拳打出之前,右拳本是合在左拳上方,出拳时忽又以左掌翻到右拳上边;好似掩护右拳而发的。如对手在我身右侧进攻,右肱又起了掤化作用。所以名之为演手肱拳(捶)。
                  陈鑫先生据老谱《陈式拳械谱》名为“演手红捶”并解释为:“练习手和捶”,又解“红”字为:“练习手和捶”,又解“红”字为:“如红炉出铁,人不敢摸”和出手见“红”之说,意义深远,故采用老名。
                  要领:此势系接前堂拗步而成,共4个动作。眼向左前斜角;身法右、右、左、左凡四转;步法从左半马步变左侧马步,最后成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右引左挤,左引右击等法。
                  歌诀:演手红拳练手捶,左引右击见红拳。前发后塌劲要松,发劲都在手捶中。
     第十三势 右转身金刚捣
                  势名考释:取义同前。洪师加“右转身”三字,以别方向,陈鑫先生名为“第三金刚捣碓”以“数”区别。今采用右转身金刚捣碓之名。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转向右方。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上势演手红捶末动作的弓蹬步变左半盘步,内八字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
                  歌诀:右转捣碓右转掤,转身右采小而灵。右手右脚同收转,挒中带扫着法精。
      第十四势   庇身捶
                  势名考释:此名是说明动作的。因两手左右上下环绕而动,庇护全身,所以叫做庇身捶。陈鑫先生说,也可名为“披身捶”。因此势前两动作是两手分披下开的。它与护心的取义虽同,但护心拳动作较小,作用也不同;一名庇身,一名护心。其他各式太极拳无此名。
                  
                  “十字手”一势原为庇身捶前的开合动作,未有势名。洪师因见初学者对庇身捶动作都感复杂难记,而取杨、吴势“十字手”之名,分一势为两势,以便初学者理解。因洪师在演练庇身捶一势中,十字手一变而过,故不另立新名。
                  要领:此势共6个动作,眼法先右,最后变左;身法右、左、左、右、左、右共6转;步法从小正马步变右侧马步,再变左侧马步成左半扑步;手法包括右挤、右进步靠,左转掤、右转靠,肘挤、左上挒、右转挤等法。
                  此势如照陈鑫先生的说法,内中含有七寸靠。这个练法是当两手收合而右足向右迈步时,将右腿贴地前进,顶劲领住,身向左转,腰向右膝内侧弯下去,以右肩距地七寸为度,所以叫做“七寸靠”。陈鑫先生解为:遇到身高力大的人,突然用力猛向下按我顶部,我躲闪不及,便随之进右步插到他的裆内,腰弯到紧贴腿部而肩离地只有七寸时,对方下按之势已不能再低,这时我身变右转,用肩头旋转攻其小腹,可能打出丈余,但陈式久已无人练这样功夫,有待培养后辈。
                  此势与伏虎、护心拳是同一类型的势子,但因双方站立的位置不同。因而进攻的入手不同,则应敌的方法也各异。庇身捶我是正面(假设向北)站立的,对手是从我的右前方,左步在前用双手进按的,所以我先向右转以右手掤化(来劲偏下,我右手顺缠下转,如来劲偏左上方,则我以右肘下沉,而手向左上转掤化),然后每一动作都因对方的动向而随之;护心拳是从二起脚后接手的,双方都是右足在前,对面而立,所以对方进攻的劲偏我左方,我应向左转化;伏虎则是演手红拳,我以右拳向右前发劲时,对方从我右背后按我右臂,并且因为他的左足踏在我右足外侧,所以我必须身法加大左转,右臂向前方松开,并以右足后蹬,上下相随的掤化,这和二起脚第一个动作的滑跌法相似,但二起脚的右足不动,只以膝部松垂配合右拳化劲。总的说来,都不外于“因敌变化”的原则。也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科学态度。
                  兵法要求“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太极拳论也说:“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这是“所向无敌”的先决条件。知人的方法,首先是从对方与我站的位置上看;再看他的步法是什么形式,何足在前,就可以揣测出他是从哪个方向,用什么手法进攻;也可以估计到来的劲力偏向何方。至于接触之后,要凭我身体各部分松圆的敏感,来感知他的动向变化。我方随时按照缠法的基本规律而适当加减其角度。所以拳论有“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之语。陈鑫先生也说:“守规矩,而不泥于规矩。”
                  功用歌诀:庇身捶势右下挤,手合步开右靠成。因敌变化连环肘,左引右拨腰裆功。
      第十五势 背折靠
                  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作用的。用法是从背部右侧转折而发靠的。
                  背折靠一势在老谱中为庇身捶右转之变化发靠,下演手捶为庇身捶左转向下发捶之势,今习者不知何时一势分三势,学者不可不知,陈鑫先生七言俚语介绍其老练法如下:
                  庇身捶势最难传,两足分开三尺宽,两手舒开皆倒转,两腿合精尽斜缠,右拳落在神庭上,左拳岔住左腰间,身似侧卧微嫌扭,眼神戏定左脚尖,顶精领起斜寓正,裆间撑合半月圆,右肩下打七寸靠,背折一靠更无偏,右手撤回又一捶,此为太极变中拳。
                  要领:此势共3个动作。眼向右前方,身法左、右、左共3转;步法从右侧马步,变为八字马步,右半盘步,成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左转掤、右转掤、左转身背靠等法。
                  功用歌诀:左转掤法松要圆,右转变法腰中缠。左引松沉发背靠,惊抖一拳丧敌胆。
     第十六势 下演手红拳
                  势名考释:老谱原名“青龙出水”。陈鑫先生著《陈式太极拳图说》中此势名“下演手捶”,可以说明动作的方向。而且后面猿猴献果一势,陈鑫先生名之为“青龙出水”并加解释说:右手如鞭穗旋转着,配合右足蹬力,跃向右前方,如同鱼友出水之势。言之有理,因改名“下演手红捶”。
                  要领:此势共3个动作。眼以右前方为主;身右、右、左共3转;步法从右侧马步变右半盘步;手法包括右下掤、蓄劲,左引右下击等法。
                  功用歌诀:演练手捶方向变,手转互变有高见。右转肘挤铁门拴,突转一捶裆中现。
      第十七势 双推手
                  势名考释:这个势名是说明动作的。因最后的动作是双手接法。老谱无此名。据洪师讲,此势又名“大六封四闭”,系陈发科师爷根据六封四闭的练法发展变化而增加的,命名“双推手”。
                  此势动作与六封四闭的眼、身、手法完全相同,只是步子因身法在了一倍,所以也变为左转身右步前进,而左步跟随,学者试作比较便可知手的按法也略有变化,即前者劲发得近,此势则劲发得远。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以右前为主,身法左、右、左、左、右共5转。步法从上势下演手红捶的右侧马步变来,向左转膝,左膝弓住为右侧马步,右半盘步,左侧马步,右前虚步,成左后虚步。手法为右收掤、右小采、左捋、右上掤,变进右步双按。
                  功用歌诀:转身左捋上步掤,以身双推步要轻。掤采捋按双推手,松圆旋转如蛟龙。
     第十八势 三换掌
                  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动作为三次换转掌的方向而名。陈式老谱及各流派太极拳皆无此名,这个势子是陈式太极拳练基本功的活桩法。原来套路中本无势。据洪均生先生讲陈发科师爷在北京教拳数年后,方将这种练法增入陈式太极拳一路中,令学生练习。肘底看捶也是练活桩的势子,但它是大开大合的方法。此势则是两手只在胸前交替换转,圈子缩小,显得更加灵活多变,是实用交手中的快速换着方法,学者应当注意多练。
                  要领:此势共3个动作。眼向右前方;身法右、左、右共3转;步法为左后虚步;手法双顺左开右合,变右逆开左顺合,再变双顺合。
                  双顺合掤练习法,虽眼法不变,身法只有左右旋转,看似简单,而手法有顺、有逆、有开有合。开合的方法,或双顺,或一逆一顺,第三动作又变为双顺缠的合中之开。由于手法的多变,下盘的裆膝配合角度也不一样。必须细心练习体会,莫以其简单而忽视之。
                  功用歌诀:掌法三换活桩功,拴手擒拿变换中。静如秋月三味掌,动若蛟龙似旋风。
      第十九势  肘底看捶
                  势名考释:势名也是说明动作的,并且也是太极拳法中练基本功的一个主要势子。各式太极拳同名。
                  要领:眼向正前方;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为左前虚步;手法逆缠双开,顺缠双合法。
                  我们可以借以练三种身法。步法做成高、中、低三种资势。一个开合,走高架;次走中架;最后走低架。3周已过再由低而中、而高。这样反复多练,腿部虽然初觉酸疼,10天后便无感觉。练过两月,腿力必可大增,而且是螺旋式的上升和下降,对拳法是极有益的。
                  功用歌诀:肘底看捶守门户,承上启下似流水。屈身自处静待来,有真无假形象古。
     第二十势 倒卷红
                  势名考释:此势也是说明动作的。因步向后退,两手旋转,往后倒而转之,红者不顾情面而尽力击之,故名倒卷红。
                  老势练法,陈鑫先生介绍,胸离地二尺,今人皆不能,故拳家稍变拳势,避难就易,然其活动处,较胜老势。
                  杨式太极拳则名为倒撵猴,《陈式拳械谱》名为珍珠倒卷帘,倒有象形意义。
                  要领:此势为陈式太极拳一路第一个倒卷红,共6个动作。眼向正前方,最后向右前斜角;身法左、左、右、右、左、左共6转;步法为左前虚步,右侧马步,右前虚步,左侧马步,左前虚步,左后扑步,右前扑步;手法为右转掤、退左步挒、开掤退右步挒、收掤、右转退左步掤、左双捋等法。
                  功用歌诀:退中有进着法精,采挒肘靠退行中。击前顾后皆倒使,两手更迭转无声。
     第二十一势 白鹅亮翅
                  势名考释:取义同前。
                  要领:此势共2个动作。眼先向右,变为正前方。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从前势倒卷红最后动作的右扑步变右前虚步、左前虚步。手法包括收掤、右退步右采、左按等法。
                  功用歌诀:倒卷红下接白鹅,捋变右采变化多。敞开门户伏左脚,左手按下碧清波。
     第二十二势  搂膝拗步
          同第七势搂膝拗步。
     第二十三势 闪通背
     势名考释:势名是说明练法作用的。动作中有闪跌法,中气由任脉通督脉。督脉在背,所以名为“通背”。其他流派太极拳则名“闪通臂”或“三通臂”,乃音讹。
     要领:此势共8个动作。眼法向左前方,随身步的转换最后仍向左前方;身法右、右、左、右、左、右、右、右共8转;步法从左弓蹬步变左侧马步,左前虚步,右前虚步,右小盘步,左半马步,内八字步,右后虚步成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转掤、左退步捋、左转身捋、右转身掤、左进步挤、右转身右采左按、右转身背靠、退右步平挒等法。
     我初学时,左转之前,两手向右转得多些,然后向左捋回。不如这样:左手在心口前转小圈,右手从手上走立圈,更为简捷。
     功用歌诀:内通背先左退捋,转身左捋因敌用。右转拗步进左脚,右挤再转采靠成。
     第二十四势 演手红捶
                  势名考释同前。洪师结合练法势名加“第一进步”,其他各式无此名。
                  要领:此势系接第一个闪通背而成的。共2个动作,眼法以右前为主,身法只左转一次;步法从前势左小侧马步变右小盘步,右小侧马步;手法包括左引掤、右撩阴顺步击法等。
                  功用歌诀:举足进步撩阴捶,拳力如风又如雷。问意缘何进一步,为因上势伏下捶。
    第二十五势 揽擦衣
                  势名考释同前第二势揽擦衣,洪师于1956年按古老练法名为“进退步揽擦衣”。陈鑫先生诗曰:“东方甲乙木,右肱伸莫曲。似直似不直,敌来不敢入。右手展向东,左手防西触。中气运于心,一发莫比毒。何况进如风,疾迅谁能敌。形骸与人同,用法只我独。不是别有法,只为中气足。灵明在一心,巧处亦不一。只要能中形,鸡群见鹤立。我为初学者,窍道皆指出。”
                  要领:此势共3个动作。眼法仍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共3转,步法从前势进步演手红拳的右侧马步,变退步右小侧马步,右扑步,成右弓步。手法包括退步掤、进步按、变挤等法。
                  功用歌诀:演手捶下揽擦衣,退进步法手转奇。空松圆活只一转,挨着何处何处击。
       第二十六势  单鞭
                  势名考释同前。此系洪师跟陈师爷初学此势所讲解、试验的单鞭前两动作手法,因而记录于套路中。
                  要领:此势亦是5个动作。眼亦先右后左。身法右、左、右、左、右共5转。步法从进退步揽擦衣一动作的右侧马步变右盘步,右侧马步,左弓步。同时为右下挤、右肘打,左转靠、采、按等法。
                  功用歌诀:第二单鞭莫等闲,势虽重复接手变。锁拿刁扣背折靠,左转着法立势高。
      第二十七势 上云手
                  势名考释:势名也是象形的。中国画画云习惯以螺旋状表示云之随风旋转。因此势两手交互旋转有似画云的笔法,故取以为名。各式太极拳均同名,唯陈式有“运手”之别名,似以此势是手的互用为主。实则太极拳任何势子都是整体运动,眼、身、步、手都是一动无有不动的,所以我认为应以“云手”为名。
                  陈鑫先生曾说:太极拳中攻防手法以左右两方用的较多。因为对方其攻多以侧面而入,因之云手一势在整个套路中,不但第势反复三五次,而且一路里就有三个云手。这个看法是合乎实际的。我根据这个道理,认为洪师讲一路除三个云手之外,前招后招是云手的活步而缩小的架子;野马分鬃则是云手放大的架子;二路中的大小红拳也是活步左右的云手;左、右黄龙三揽水,更明显地表达云手虽单手应敌,也是有用的。
                  陈鑫先生在《陈式太极拳图说》中将云手分上、中、下,以分次序,故采用。其他各势太极无有上、中、下之说。
                  要领:此势共8个动作。眼法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共8转;步法从上势单鞭的左弓蹬步,变左半盘步,左侧马步,右后虚步,左半扑步,左小侧马步,左半扑步,左小侧马步,左前虚步;手法包括左侧掤、右收掤、右采、左前步靠,左肘、挤、采、左进步靠等法。
                  陈鑫先生曾说:云手的步法本是以左横行为主,但也可左、右互移,以练应付对方之用。不过左移的步大,右移的步小,最后还是逐渐左行。这样练的眼法,便不应专注左方了,研究者不可不知。
                  功用歌诀:云手左进靠肘采,奇步横行往复来。左步移大右步小,双手旋转形古雅。
      第二十八势  高探马
                  势名考释:高探马的势名是象形的。它的动作,好似探抚马背,一手引缰,一手抚缰之状,一路太极拳套路中有两个高探马,二路也有两个。其中有一个是完全重复的。因此只分别介绍三个。其他太极拳名同。
                  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法以左前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5转;步法以云手末一动作的左前步变左侧马步,虽然随着身体的左右旋转而腿部的缠法顺逆互变,只是暗换裆劲,步形不变;手法包括左转,左右双掤、右采左按、左引右蓄劲,左引右肘打等法。
                  歌诀:高探马先左转掤,左右开合练裆功。右发劲如拗拦肘,左肘背折引化精。
      第二十九势 右插脚
                  势名考释:此势也有人名为“擦脚”,我因“擦”字在此讲不通,故采用老名。这个势子的动作以踢法为主,踢时必须利用对方的空隙,所以原名“插脚”,并加“左”、“右”字样以区别方向。杨、吴等势则名之为“左右分脚”。
                  要领:此势共3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左、右凡3转。步法从前势高探马的左侧马步,变左半盘步、左小盘步,成左独立步;手法包括左、左封、左引右打兼右脚踢等法。
                  陈式太极拳着法,凡以手进攻,必先以步法创造条件。所以陈鑫先生说:“手到步不到,发人不巧妙。”但用足着法攻人,又必须先用手创造条件,然后根据对方形势,而发踢、蹬法。这符合“先保全自己,然后打击敌人”的科学方法之妙用。至于用什么手法,则又因敌而变,不应拘泥。
                  歌诀:左捋引化右脚踢,不在颌下即裆中。一粘即踢神速妙,踢者须知随中找。
      第三十势  左插脚
                  势名考释:取义同前,加“左”字以别方向。
                  要领:此势共3个动作。眼法转向左前方;身法右、右、右3转;步法从上势的左独立步,右足随身之右转走外右下弧线,落在左足尺许,足尖外摆,成右半盘步; 同时,右手加大顺缠,沉肘下塌外碾,走外右下弧线向胸前转落;掌心侧向左后上斜角,中指扬向右前上斜角,同时,左手也顺缠走外右下下弧线,从左后方向右转落在右腕上侧,掌心侧向右后上斜角,中指扬向右前上斜角。
                  双手掤法。当上势我以右足上踢时,有人在我右方左步在前,双手按我腰部,意欲为被踢之人解危,我随即塌裆劲右转,右脚落在他的左足侧,以双手顺缠,从他的两手里侧向个掤之,再顺势踢左脚。
                  歌诀:右脚踢罢势不停,上步抄手似旋风。指上打下拳中诀,插进裆中方有用。
     第三十一势  蹬一根(又名中单鞭)
                  势名考释:各式太极拳名“左转身蹬脚”,洪师也采用“左转身蹬脚”之名。陈式老架原名为“蹬一根”或“蹬一根子”。听洪师讲:当初陈家练拳从实战出发,在地下埋一些木桩子,一根一根地蹬,蹬到有功夫时,不但蹬倒它,还可蹬倒它,还可能蹬断它,所以叫做“蹬一根”。此势因包含练功方法在内,故采用老名。
                  要领:此势共3个动作。眼先转左后方,成为向左前方;身法左、右、左凡3转:步法从右独立步变左小侧马步、右独立步;手法包括左转身肘、提、左打右蹬等法。
                  注意:凡足向前蹬,左蹬则左拳发在左膝外旁,右蹬则右拳发在右膝外旁。因为手法是开法,如不将拳走到此处,则被拿的手解不开,便会被对方松肩沉肘随化,而不能抬腿更无法蹬出。现在练这个势子的都是拳只发到膝部内侧,腿却抬得较高,因为是练空架子,所以用错的配合方法仍能错着去练。如经过实践,便会认识到 “过犹不及”的要求是多么重要。
                  歌诀:身法松圆正无偏,双拳翻转左脚悬。提膝蹬足随敌使,手足齐放中单鞭。
     第三十二势  击地捶
                  势名考释: “击地”字样表示拳打得极低,并非真打地面。其他各式太极拳名为“进步栽捶”。
                  要领:此势共有2个动作。眼向右前方;身法右、左两转;步法从左侧马步变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右转蓄劲,左上引、右下击法。
                     
                  我初学此势时,陈照丕先生名之为“神仙一把抓”,在实践中又一用法,其实是击地捶后一动作。其练法击地捶下打之后,顺缠一抓松沉其势,有抓裆之法;也可抓土撒向敌面部之用。
                  歌诀:击地捶势奔前堂,连三赶步不容让。斗打捶击手抓裆,静听耳后应八方。
    第三十三势  二起脚(一名踢二起)
                  势名考释:前两势是单踢法,这一势为连环双踢法,也就是先左踢,后右踢的连环右踢的方法。各式太极拳均同名,陈式老架也称为“踢二起”。
                  要领:此势共7个动作。眼法先右前,后右后,最后向正前方;身法左、右、右、右、左、左、左凡7转;步法从前势左弓蹬步变左半盘步,内八字马步,手法包括右侧,右转肘靠,右转左兼右扫带、左引右踢、左侧等法。
                  歌诀:左引右击踢二起,虚虚实实随敌使。不是平日空中跃,何来左右连环踢。
    第三十四势   护心拳
                  此势考释:此势手法都是围绕胸部反复运动的。主要保护胸肋,名为护,十分恰当。陈式太极拳在此处也名“兽头势”。陈鑫先生在《陈式太极拳图说》中将此势叫做“兽头势”,但在七言俚语又名“护心拳“,一势两名,练法不一。今录出陈鑫先生七言俚语以供研究:“两拳上下似兽头,左足西往又东收。护心拳里无限意,欲用刚强先示柔。”
                  陈鑫先生解释“兽头势”一名极为详尽,但练法与现在不同。他说:“兽头势右拳在右额,左拳在左膝上中间,瞪住眼而视之,其形凶恶如房上兽头,故名。”
                  杨、吴各式太极拳则将此势动作分开,名为左、右打虎势,取象形之义,也有道理。
                  要领:此势共7个动作。眼向右前方;身法左、右、左、左、右、右、左凡7转;步法从右小侧马步,变右弓步、右前虚步、右扑步、右半盘步、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左收、右前、右进步靠、肘、挤、等法。
                  歌诀:护心拳先斜退掤,右进靠肘平挒成。两手护心无限意,双目如电似兽头。
    第三十五势旋风脚(一名踢一脚)
     势名考释:此势前三动作手、足均由右向左旋转,如旋风之状,最后方以双手横开,左足向左横开,如同旋风越刮越猛,故名“旋风脚”。老谱名“踢一脚”。其他各式太极拳无此名。
     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法先向正前,后转向左前;身法右、左、右、右凡4转;步法从上势护心拳的右侧马步变右半盘步、右小盘步、右独立步;手法包括右转掤、左转捋、右转封掤、右转左手掤打、左膝平攻等法。
      此势虽用腿法,却非蹬、踢。因蹬踹都是对方在我前方,捭法系对方在我右侧;此则我从原来斜对面向左后发劲,又以左膝从他的右侧。所以左手从他的前面向左后发劲,又以左膝从他的后面向左前发劲。手足前后夹击,使之成为背势。
     歌诀:双手拧转右脚扫,十字手法护腿进。踢一脚下旋风腿,旋转变化右转身。
     第三十六势   蹬一根
      势名考释:取义同前。洪师改名为“右转身蹬脚”。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从前势旋风脚由左方转为右后方,但因身步向右转过180°,所以它第二动作为眼法向左前方,从第三至第五动作又转而向右;身法右、右、左、左、左凡5转;步法由右独立步变左侧马步,右小侧马步,成左独立步;手法包括右转身右截掤、左进步挤、右转身收掤、下掤变拿,右打右下击蹬法等。
     此势是应付两方对手的着法,一、二两动作应付右后方,当身步已向右转进,便以左前方为主,接着又有人从我右后方来攻,我急转身迎之。但两上右转发央的上下手足配合得不同,而且由于前一势的来脉不同,所以手足必须因敌而变。第一个动作的前一动作是我以左足横攻左方之敌。有人为了援救他,利用我右足独立,左足向左发劲,向右后方拧我右手,本来可以使我向右仰跌,但我先塌好裆劲,继续右转,却将右手向左拧转过来,以致反背为顺,赢了对方。但又有人从我右手方进攻,不敢向右后再拧我的右手,却进步向左按我右手,我立即变为收掤、下掤,拿他右腕,而以右足蹬之。
    陈鑫先生说:足的踢蹬,较手法更重要,不遇真正死敌,不可轻用。而且用足法必然一足独立,万一发出之足被人接住,最易仰跌。
    歌诀:旋风脚下蹬一根,四面八方任人侵。随身依人蹬足使,就是神仙也断魂。
    第三十七势   演手红拳
    势名考释:取义同前。这个势子是蹬一根势的下一个势子。
    要领:此势与前势练法不同。共有6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右、右、郁郁葱葱、左凡6转。步法左独立、右转震脚左侧马步、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左收掤、右转开掤,双拿、左挤右引、左引右打等法。
    据洪均生先生说,陈发科师爷讲到陈式太极拳发劲的方法有4种。一为轮子边上的劲,只能打起对方,而无损伤。二为轮子内则的劲,即是挒法,能折断骨节,不可轻试。三为钻头劲,演手红捶就是这种劲,非遇真正敌人,更不可轻使。武术界常有“拳打寸劲”之语,一般解为:拳到离对方一寸才发劲。陈式太极拳则贴住对方皮肉后方发劲,在意念上能打进一寸去,所以易受内伤。四为崩炸劲,当对方紧搂我腰或擒拴我身任何一部位,方用此劲,然非功力深者发不出这种劲。此劲也名 “惊弹劲”。
    歌诀:蹬一根下演手捶,来脉转关膝上回。引手擒拴震右足,火焰钻心追人魂。

related products 购买过此商品的人还购买过
best products
comments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电子邮件地址
评价等级 1 2 3 4 5
评论内容
 
常见问题 订单处理 配送方式 支付方式 售后服务
选购->加入购物车->去收银台->确认收货人信息->选付款方式->选配送方式->在线支付或下单后汇款->汇款确认->发货->完成